作为一个孩子妈妈,当你倾注了无数心血培养的孩子,对着你大吼大叫说你无能时,我想没有人会不感到心碎!我女儿今年 13 岁,正处于青春期。自从上了初中,她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完全颠覆了小时候的乖巧听话,变得极其叛逆。
我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那种想要新文具新衣服却无法得到的心情和经历,至今历历在目。有了女儿后,我便暗下决心,一定要给孩子满满的爱与关怀,不让她经历我曾经的困苦童年。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我付出了诸多心血,事无巨细。
饮食穿着,都由我精心安排,注重营养搭配,很少让她吃垃圾食品。从刚上小学,就为她制定了周全的学习规划,还有各类辅导班、才艺班,严格要求,培养良好习惯。她学习时,我全程陪伴监督,在这样竭尽全力的养育下,小学时期,女儿成绩优异,对我也十分亲近。
但上了初中后,她的转变让我措手不及。首先,是成绩下滑,学习态度不佳。她对学习越来越缺乏热情,厌学情绪显著。对于我的教诲和督促,不再听从,反而逆反心理严重。另外,女儿对我的关心也表现出反感。
我关心她的功课,询问考试成绩,都会引发一场激烈争吵。几乎每天,家里都会因为学习和生活琐事闹得不可开交,家庭气氛紧张压抑。有好几次,我放下架子,试图和女儿亲近,嘘寒问暖。可得到的,只有冷漠的眼神和厌烦的回应。
一天下午,我只是说了句,该复习功课了。女儿就冲我大声嚷:天天就是学习,复习,你能不能别管我!看着她那蛮横的样子,我又惊又怒:我看你是无法无天了,这段时间,我都忍你很久了!赶紧把你的脾气改改!
女儿却指着我的脸,愤怒地瞪着我:我才忍你很久了!我现在不想再忍了,你以后别管我!看着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如今却这样对我,气得我眼眶泛红。眼瞅着女儿一天天不爱学习,管也管不了,我真的不知如何是好!
我实在想不明白:自己付出了这么多,为何孩子会变得如此厌学叛逆,令人心寒?难道是自己的教育方式有误?
实际上,如今我在不断反思进步之后,才明白,教育孩子的核心,不是约束行为,而是激发潜能!像我过去那种事无巨细的教养,以及长期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很多时候都会成为孩子青春期叛逆、厌学的“根源”。
这种教育模式,一直在限制着孩子的行为,孩子没有自由,也没有机会去发展出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的能力!而这,会产生两种严重后果。
首先,家长的过度干涉,会削弱孩子的自主意识。缺乏自主意识的孩子,自主空间缺失,难以培养出真正的学习兴趣。
为了让孩子符合自己的期望,很多家长都会在方方面面插手、指点,把孩子的生活学习,安排得滴水不漏。但这样的做法,往往会适得其反。在孩子年幼,能力有限时,她会听从家长的安排。但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到了青春期,孩子的自主需求增强,也拥有了更多自主能力。
长期积累的不满,就会演变成激烈的对抗。家长长期的高期望,损害了孩子内心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孩子内心深处的信念,即他们认为自己是否优秀,是否有能力。很多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秉持严格要求的观念,他们觉得这样能够帮孩子养成好习惯,提高学习成绩。
但这样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的自信心不断受到冲击。家长过度关注孩子的失误和不足,忽略了对孩子的赞扬和鼓励。在每天仔细检查作业,发现错误就要求改正的过程中,孩子一直承受着长期的批评和否定。经常遭遇指责和挑剔,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心理影响。
虽然家长的高要求和严标准,能在短期内取得较好的成绩;但也会降低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破坏亲子关系。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丧失学习动力。最终,在进入青春期,也就是初中这个阶段,全面爆发。
倘若一直以来我们家长都是这样教育孩子,以致孩子特别叛逆、埋怨家长,我们到底该如何做,才能修复亲子关系,让孩子重新树立自我管理意识,找回对学习的热情呢?
1. 让孩子拥有自我管理的自主权和空间,让孩子在宽松的氛围中去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以前,我是一个掌控型的妈妈。担心孩子做不好,还不成熟,我习惯了全面掌控她的学习和生活,也习惯了对女儿发号施令。
一旦女儿不听,我就认为她任性,反复劝说她。实际上,上初中的女儿其实已经长大。我应当给她更多的自主空间和决策机会,让她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
周日下午,阳光明媚,我和老公打算去公园散步,也想把女儿带上,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好。
但女儿觉得无聊,不想去,她想在家看电视。其实这样的情况出现过很多次。女儿宁可看电视也不肯出门,我觉得她应该少看电视,多去户外活动,两人常常为此争执。女儿觉得我管得太多,不尊重她的想法,我觉得女儿不知好歹,故意和我作对,最后不欢而散。
现在我懂了,女儿不管选择跟我们出去,还是决定在家看电视,都是她的自由,也没有什么对错。我给了女儿一百块钱,告诉她今天自己自由支配,然后就和老公去公园了。等晚上回到家,女儿主动过来帮我们拿拖鞋,询问我们累不累。
她还把功课都复习好了,看电视也没有影响学习。可见,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她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决定,不但能有效减少亲子之间的矛盾,还能增强孩子的自主性。在学习上,我也减少了对女儿的干预,不再指手画脚,而是让她自己安排任务,规划时间。
我发现,当我不再在她身边提醒,“该复习功课了”,“别看电视了”等等之后,女儿也清楚自己该做什么。她真正讨厌的不是学习,而是时刻监管学习,发号施令的家长。弄清楚了这一点,我就彻底打消了掌控的念头。
尊重女儿的思维和成长节奏,学着去信任、尊重她,在她需要时提供支持和帮助,而不是一意孤行地控制。通过这样的方式,把决策的权利交给孩子,也能有效激发她的内在动力。亲子关系也在放权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和谐。
2. 帮助孩子更轻松地完成一些事情,孩子才会有信心,有动力变得更出色,更优秀。
毫不夸张地说,女儿是我的一切,如果有必要,我会毫不犹豫地为她付出所有。但真心疼爱孩子,不一定就不会伤害孩子。所谓“爱之深,责之切”,这些年,为了女儿的成绩和表现,我给她设定了各种目标和标准。
一旦没有达到我的期望,就会严厉批评,各种指责、纠正。我认为这都是为了她好,却在不知不觉中,损害了她的自信心,打击了她的自尊和积极性。
女儿觉得,自己怎么做,妈妈都不会满意。到了青春期,她开始拒绝跟我的交流,反感我的意见和指导。
明白了这一点,我开始改变自己的沟通方法和教育策略。减少对缺点和错误的关注,多发现和肯定孩子的优点。多用温和和愉快的表情,去跟孩子交流接触,而不是板着一张脸,企图用脸色来表达情绪和不满。
女儿有一个问题,自从上了初中,做数学题的时候总是粗心大意,完全不像小学时候还能认真仔细,老师多次说,看她的试卷,很多错误都是因为粗心。
就因为这个问题,我不知道批评过她多少次,女儿都屡教不改,只是态度从沉默变为反驳。我真的气得不行,跟她较真,加强批评和管教力度,就不信改不了她这个坏毛病。
但每次都会引来女儿强烈的反抗,双方都气得要命。现在,我开始将注意力从“女儿没做到、没做好的地方”,转移到“女儿做到、做好的地方”。
去发现、肯定女儿的闪光点,让女儿清晰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优秀之处,激发她的潜力和动力。
看到女儿错误百出的试卷和作业,我不再一开始就指责批评她:你别说哈,你其实很聪明的,这些题对你来说应该不难,是不是最近太累了?妈妈其实一直都知道,你小学的时候做题可认真了,是不是上了初中,课程变难了,所以才会粗心呀?
女儿不以为然地说:也不是,我就是做题的时候着急,没仔细看。我赶忙说:我们大人有时候也会着急出错,不过妈妈有个好办法,能让你做题的时候不那么着急,想不想试试?女儿一听,好奇地问:什么办法?要是真像你说的那么有用,我愿意试试。
我赶紧给她介绍了一些做题的技巧,并且给她看了几个关于如何避免粗心的视频,最后她也说:“那我试试看,说不定真的有用。”其实,这些方法也是我以前的经验,以前总是想直接让她改正,根本没有考虑用什么方式,能让她更好地接受建议,现在我改变了沟通的方式,女儿的接受度明显提高了。
第二天,我注意到,女儿一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我教的方法做题,而且做得很认真,她跟我说:“按照你说的方法做题,感觉心里有底了,也不那么着急了。”
当孩子对一件事有方法可循的时候,她就更愿意去做这件事,越做就会越有效果。
做完题,再去做其他作业的时候,我能感觉到,女儿的心是稳的,效率也提高了不少。我也会适时出现,拿起她的作业称赞:“做得真棒啊,我感觉你马上就要成为解题高手了呀!”女儿撇撇嘴:“你就会哄我~”她嘴上这么说,脸上的笑容却藏不住。
当自己的努力被认可,孩子会从内心深处,激发热情和积极性。通过这些调整,亲子关系逐渐改善,女儿也在“尝试——感受到进步和肯定——有了自信心和掌控感——继续尝试”的良性循环中,建立了跟学习的积极联系,找到了自信心,增强了自尊和积极心。
慢慢的,女儿的心定下来了,感觉自己有能力做好自我管理,也有能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变得越来越有信心。学习态度和效率,也在她的自信下,明显提高、进步。我想,这就是尊重和肯定的力量,更是家长科学沟通,科学引导的力量!
择校助手,专注10-18周岁叛逆孩子择校。发布者:唐芮溪老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fuyeying.com/archives/4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