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述
本方案主要帮助家长有效地应对孩子出现的顶嘴行为,每一步都有详细的讲解。
如果家长能够理解这种概念及方法,那么你将轻轻松松看到孩子有效的改变。
庆兰有个十岁的儿子,从小喜欢看动画片。
周五母子俩约好周六去看爷爷奶奶,买了下午一点多的火车票。
可是当他们吃完饭,庆兰收拾好厨房,孩子还在看动画片。
庆兰便催促了几句,不料孩子却大声说到:“老是催,你烦不烦!”
庆兰很吃惊,才十岁的儿子,怎么越来越会顶嘴了。
上一次也是提醒他写作业,居然说不关我的事。
很多家长在遇到孩子顶撞的时候,内心肯定是愤怒、伤心的。
但其实很多孩子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都会出现顶撞父母的情况。
如果没有加以引导,很容易导致孩子日后更加叛逆,没有长幼有序的观念。
如何改善孩子的顶嘴行为?请点击查看解决方法。
二、三步法则详解
第一步:识别顶撞行为
识别顶撞行为不仅仅意味着识别出这种问题的存在,这也意味着,你承认顶撞行为是一种你所不喜欢的沟通方式。
这种沟通当中可能都用不上语言(翻白眼),也可能是只说上寥寥数语(比如“嗯,对”或是最常见的“随便”),也可能是一段苛责谩骂,并且随着不断地抱怨,语气渐强,态度也愈发不悦。
下面整理出的这些话语,也是从孩子们口中说出的,尽管会令人感到不适,但并不属于顶撞的行为:
“妈妈,为什么你总是怒气冲冲的?”
“外公,请不要对妈妈大喊大叫。”
“爸爸,你去哪儿都不带着我和妈妈,我不开心了。”
“我真想我们家也有个更漂亮的房子,就跟小栋家的房子一样。”
这些都是孩子们真诚的交流内容,他们并没有采用抱怨、挖苦的尖利语调,而是用陈述事实的语气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所以父母应该认真倾听,然后配合讨论,而不要把这当成顶撞的言语而置之不理。
第二步:选择应对方法
要想终止顶嘴行为,就要选定方法。
我们来看一下案例。
方丽是一名漫画老师,在她带领的兴趣班中,有一个 14 岁的男孩子叫齐洋,非常调皮捣蛋,但也是非常聪明,极具有画画天赋的一个孩子。
正是仗着自己画画的特长,经常和方丽过不去,甚至在课堂上公然起哄,不遵守课堂纪律。
方丽气得牙痒痒,直接拍了桌子,但这个孩子还是一直和方丽作对。
有一天,受到一家漫画公司邀请,方丽带着这一群孩子去漫画公司实地参观。
齐洋非常喜欢这次参观活动,在现场表现得很出色,但回到教室,他还是跟原来一样,起哄捣蛋。
方丽在讲台上说,漫画公司希望我能提供一份画画比较优秀的同学名单,一起和他们完成一部短篇漫画创作。
这时,齐洋便大声喧哗:“老师,我觉得你最应该把我的名字放上去。”
方丽说:
“你明知道遵守课堂纪律是每个同学都应尽到的责任,但每次说你,你都不听。你这么轻视规章制度,我没法把你推荐给任何人。”
齐洋听到后,先是歇斯底里的乱叫了一通,最后他说:
“你以为你是谁呀,你没这个权利这样对我。”
面对公然的顶撞,方丽没有再理他,而是任由他生气、暴躁。
直到第二天,在课堂上,齐洋又小声地问:
“如果我表现好,乖乖听话,你可以推荐我吗?”
而方丽明知道他想要什么答复,却当着全班孩子的面大声的说:
“这绝对不可能,也不会推荐你。”
齐洋叹了口气,只能乖乖的画画,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表现得都非常好。
第三步:采取行动
要想快速收获效果,对于顶嘴行为必须要推导出能够即刻施行,且合乎情理的应对方法。
在选定了最为合理的应对方法之后,家长(或其他成年监护人)必须立即采取行动,不论出言顶撞的孩子怎么苦苦请求或是承诺保证,都不能再给他任何一次机会。
而跟小孩子讨价还价其实是在徒劳地做无用功,主要原因有三:
1. 给了他选择权。
在出言顶撞大人时,不应该再给小孩子权利让他们继续展示这样的不当行为。顶撞是不可接受的行为,应该到此为止。
2. 讨价还价的措辞会让小孩子掌握主动,赋予他们更多能量,来跟大人谈条件。
对于出现顶撞的局面,掌握主动的不应该是小孩子,而应该是大人。
3. 讨价还价的做法,会为出言顶撞的孩子争取来更多宝贵时间。
如果大人说,“你要是再用那种语调跟我说话,这个周末你哪儿都别想去。”
那么其实你是在给孩子创造条件,让她把顶撞的局面拖得更长(因为她知道,到了周末的时候,她还是有机会跟你纠缠,讨价还价)。
当机立断地第一时间针对顶撞行为选定应对措施,则是一种有效得多的解决方法。
三、方案最后
对于有些家长来说,这套三步法则实施起来非常简单,但对于过分溺爱孩子的家长来说,这样的做法很有挑战性,需要痛下决心,做好严格的自我管制才能执行。
择校助手,专注10-18周岁叛逆孩子择校。发布者:唐芮溪老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fuyeying.com/archives/4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