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育儿专家说:
14岁前,对孩子的品德教育有多忽视,14岁后孩子的行为偏差就有多严重!
可让我困惑的是,一直用心教育孩子的我,得到的却是一个有着不良行为、偷偷摸摸的孩子!
无数个日夜我都辗转反侧,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我是一个初一孩子的妈妈,和其他家长一样,我对儿子寄予厚望。
我觉得孩子小,不懂得分辨是非,所以我就成了他行为的监督者。
一发现他和同学相处有点小摩擦,我就赶紧去帮他解决;老师说他有点好动,于是赶紧给他制定安静计划;考虑到孩子品德培养很重要,又去给他买了品德教育的书。
当然心理健康也不能忽略,情绪管理类的书籍也没少给他看。
一看到其他孩子乖巧懂事,比他有礼貌,我心里就充满了深深的焦虑和担忧,恨不得替他把所有的好习惯都养成。
虽然他数次在我面前表示压力大,但我的回应就是:妈妈这都是为你好,等你长大了就懂了!
随着他慢慢长大,他开始抱怨我们管得太多,没有自由,有些品德方面的道理他听不进去。
开始我不以为意,毕竟他还小,就告诉他要听话,多听大人的教导。
我气急败坏,严厉批评:“你要是再不听话,就别想再出门玩了!”
从那以后,我就没再听孩子抱怨了,本以为他已经接受,可是有一天我却发现了一件让我震惊的事!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去儿子房间整理衣物,当我打开他的衣柜时,竟在衣柜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些女性的内衣和丝袜等物品。我瞬间感觉脑袋嗡嗡作响,整个人都呆住了。我怎么也没想到,儿子居然会做出偷藏异性物品这样的事。
当这种愤怒的情绪占据了我的大脑,我的心态崩了,一遍又一遍地对他说:“你怎么能做这种事呢?你知不知道这是很不道德的行为,你以后还怎么做人呢?”
他突然变得非常沉默,低着头小声说道:“我知道错了,我也不想这样,但我控制不住自己。”
然后默默地回到自己房间。
从那天起,他总是很沉闷,也不跟我们多说话,除了必要的时候,他几乎都躲在房间里面。
看着孩子出现这样的行为问题,关系又这么僵。我真是焦虑到睡不着觉,我担心如果不及时纠正,孩子以后会走上歪路!
我突然意识到,不能就这样放任不管了,必须想办法解决!
万般无奈之下,我决定找一位儿童心理专家朋友,向她询问方法。
她接触过很多有行为问题的孩子,经她辅导后,孩子们都能慢慢改正不良行为。
那天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
“一个孩子的良好行为,往往源于内心的自律,而这就是行为养成最重要的内在动力!
做父母的最重要的就是掌握方法,让孩子拥有自律意识,这样在面对各种诱惑时,他自然懂得如何约束自己!”
她对我说:“不要总觉得孩子有问题,有时候家长改变了,孩子自然就改变了!”
我明白了她的话,决定:改变孩子,从改变自己开始!万万没想到,正是这次改变,我和孩子的未来都被改变了!
原来,绝大多数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是过于‘简单粗暴’。
认为告诉孩子不能做,他就肯定不会做!只要孩子犯错就被冠上‘坏孩子’和‘没救了’的帽子。
“其实孩子‘犯错’的外表下,藏着的是一颗迷茫且困惑的心。
他们做出不当行为,其实这恰恰是他们不知道正确做法后一种错误尝试。”
举个例子:
孩子有不良行为,父母一顿打骂。孩子一般会默默忍受,等着父母惩罚结束,要么破罐子破摔,觉得自己反正已经这样了。
这其实就是一种错误的认知,面对打骂,他既没有改正错误的方法,又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而这时候他们能想到的就是自暴自弃,并且给自己一个可以继续犯错的理由——我就是个坏孩子!
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是“正确引导”,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不是在批评和责骂中,不断加深他不好,他无药可救的意识,而应该将精力集中在教他“如何做才是正确的”上!
给他辨别是非和改正错误的勇气!
举个例子:
孩子因为偷拿东西被发现,我们与其指责:“你这就是个小偷行为,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不能随便拿别人东西……”
不如对孩子说:“看到你这么害怕,就知道你也知道自己做的事不对。
那现在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看看怎么改正这个错误,以后不再犯吧!”
这个时候,父母跟孩子站在同一立场,很容易让孩子打开心扉,他会愿意接受你的建议,跟你一起去改正错误。
不要担心没有惩罚这个环节,下次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要知道,决定孩子是否会犯相同问题的根本,在于他是否知道正确的做法,而不在于他有没有害怕惩罚!
我明白了,就是因为我错误的方法,硬生生将儿子推到了错误的道路上,这才导致他迷茫和抵触!
我开始尝试跟孩子沟通,可他总是对我很抵触,不太愿意和我说话。
说实话,我无数次都想发火,真想把自己的愤怒都发泄出来。
我真的怀疑他可能根本不接受我的改变,但我在心里提醒自己:改变自己都这么难,怎么能要求孩子一下子就改变呢?
于是我咬咬牙,坚持了下来,没想到,一切真的在慢慢变好。
最开始孩子的态度有了变化,虽然有时候还是会有点小毛病,但对我和爸爸不再那么抗拒,有时候还会跟我们说一些他的想法。
而我的话语中,不再充满“苛责”,更多的是理解和鼓励。
当然不断的反复总是会有的,他的行为还是会偶尔出现问题,我用了“行为记录”等方式,让我们对对方的行为进行记录和分析,给双方一个交流的机会。
那天他把自己心里的困惑都讲了出来,我认真地听着,从来没有觉得孩子袒露心声能如此让人欣慰。
因为我知道:只有孩子愿意把自己内心的矛盾说出来,才说明他在慢慢改正。
从那以后,儿子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他变得沉稳懂事了,也认识到了自己行为上的不当,他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也懂得约束自己的重要性。
一段时间后,他再也没有出现过偷看异性物品这种不良行为,在学校的表现也越来越好。
虽然他还是会有些小瑕疵,但我知道:作为父母,我们的教育还任重道远,但是作为儿子,他已经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了!
我依然还记得那天他问我的一句话:“妈,你是不是不生我的气了?”
我笑了笑:“我发现你长大了!”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作为一个中年妈妈,对于儿子这样的改变,我感觉无比的庆幸:庆幸自己找到了正确的方法,纠正了孩子的行为!
我真心建议在教育孩子遇到问题的家长,多从自身出发,寻求解决孩子问题的办法,这比一味地指责孩子,真的强 100 倍!
择校助手,专注10-18周岁叛逆孩子择校。发布者:唐芮溪老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fuyeying.com/archives/4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