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搞懂“行为转变法则”后,儿子的强迫症减轻,自我认同感提升

当我搞懂“行为转变法则”后,儿子的强迫症减轻,自我认同感提升

上五年级的儿子让我感到绝望!他身上的问题实在太多,强迫症、焦虑、敏感……每个都让我抓狂。

在他一堆问题中,最令我头疼的是强迫症。

他每天都会反复检查自己的书包,明明已经检查过好几遍了,还是不放心。

我实在受不了,不停地说“别检查了,已经没问题了!”但人家就是不听,仿佛不检查到位就会有天大的事情发生。

洗手更是严重。

我规定饭前便后洗手是好习惯,但他呢,洗手的时候过度认真,一遍又一遍地搓洗,这一洗就是十几分钟,不催个五、六遍绝不出来。

好不容易把他从洗手池边拉开,又开始反复整理自己的书桌。

只要不在旁边盯着,他能把书桌上的东西摆弄半小时。不是把书重新排列,就是把笔按长短顺序摆放。

有时我一道菜都炒好了,他连书桌都还没整理完。

周末更糟糕,一个简单的手工制作,他因为强迫症的影响,一直在纠结材料的摆放位置,嘴上还不停地念叨“这样不对,那样也不对”。

每当这时,我就忍不住抓狂:“为什么你要这么纠结?你要是再这样下去什么事都做不好!”

有一次,我实在太气了,强行制止他的强迫行为。他全程焦躁不安,跟我保证以后会注意。

结果呢?没管到一天就恢复原形。

我想来想去觉得还是对他不够严格,于是给他制定规则,只要他再出现过度强迫的行为,我就罚他站、打手板。

结果一段时间下来,他不仅强迫症更严重了,还非常抵触我,一跟他说要改正行为就发脾气。

临近一些重要活动,我就提醒他别因为强迫症影响状态,他就黑着脸把门摔得“嘭嘭”响。

我真的快要气死了,整天辛辛苦苦、累死累活,有好玩的自己舍不得玩都留给他,结果却养出一个不理解我的孩子。

眼看他的强迫症越来越影响生活了,我简直不敢想象这种状态持续下去怎么得了。

他爸爸看得开,经常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他自己不改变,以后吃亏的是他自己,管那么多干嘛。”

但真完全不管,我做不到。如果可以,我还是希望尽到当父母的职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开始学习育儿知识。慢慢的,我才逐渐明白儿子越管越差,是因为我一直没有用对方法。

在一次学习中,我看到了“行为转变法则”后恍然大悟。

什么是“行为转变法则”呢?

孩子的行为是受引导的,当他们的正常行为被看见、被认可,就会相信自己有改变的能力。

在这种自信的引导下,正常行为的发生率变高,成功体验变多,成就感的累积会让他们不再畏惧改变,愿意尝试新的行为方式,从而取得突破。

可惜,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我恰恰在背道而驰。

对儿子,我习惯批评,看见的永远是他的强迫行为。

记得上二年级时,儿子在小区交了一个好朋友,两人约定每天晚上 7:50 在楼下玩。

那段时间,他洗手和整理东西的频率降低了一些,我也很高兴,但很快我就不满意了。我发现他虽然强迫行为减少了,但做事的速度还是有点慢。

所以当他准备出门时,我特意指出他做事慢的问题,要求他必须加快速度。

那些因为强迫症耽误的时间,我让他自己心里有数,以后改正。

明明有进步,但我始终盯着他不足的地方,希望他快一点再快一点,还命令他“想快点去玩就更要注意速度……”

但儿子压根听不进去,不停地发脾气“我已经在改了”,眼看离约定时间越来越近,他越发焦躁,结果强迫行为又开始出现了。

反复几次,他再没了当初改变的激情,又变成原来严重强迫症的模样。

我当时完全没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还责怪他“没有毅力”。

现在想想,如果我当时认可他努力改变的态度,多去看到他的好行为,或许他早成一个能够自我控制的孩子了。

正是我不断挑刺批评、责备惩罚,让他在改变行为上没半点成就感,有的全是厌烦,自然形成对抗。

想到这里,我后悔不已。

其实,好行为会吸引好行为,父母要学会利用引导法则,去挖掘孩子闪光点,帮孩子找到优势和自信,他就会越变越好。

我通过不断探索,逐渐找到了改变儿子的方法。

(1)别拿完美当标准,降低标准孩子的优点才会被发现

以前,我觉得好孩子的标准就是——行为举止自然,不被强迫症影响,做事高效……

我总拿着一套高标准来要求儿子,反衬得他全身都是问题。

于是就忍不住批评,想帮他纠正。

时间长了,儿子很反感跟我在一起,一回家就反锁房门,生怕跟我多说一句话。

但批评、说教让孩子反感抵触,一旦孩子给父母打上“要保持距离”的标签,配合就是天方夜谭。

于是,我采用“引导法则”,多去看见他的优点。

一开始,想找到他一个优点都难如登天。

但我告诉自己,别拿完美行为标准要求孩子,当他还在改变时,就适当调低标准,标准低了,好行为就容易被发现了。

果不其然,儿子洗手明明还是有点久,但我告诉他:

“今天你洗手的时候,虽然时间有点长,但比之前已经快了一些,而且你没有反复检查水龙头有没有关好,这很棒!”

具体、真诚是俘获孩子的必杀技。

我实事求是地说优点,他就不会觉得虚伪,反而因为被认可开心。

同时,我详细讲出哪些行为做得好,他就会明白为什么好,哪些行为应该被保留,那么,下次这些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就更高了。

同样的,我把这种方法更广泛地用在各个细节中。

比如整理书桌,以前我总要求他快速整理好,结果他每次都因为强迫症做不好,让我大为光火。

但现在我会仔细地观察他的整理过程,然后告诉他:

“以前,你整理书桌的时候总是反复调整物品的位置,但今天你只调整了一次,而且把书和本子分类放好了,虽然花的时间有点长,但已经有很大进步了!”

从那以后,分类整理的好行为就被他记下来了,强迫症的问题慢慢得到了改善。

(2)给受强迫症影响的行为披上“轻松”的外衣

以前,我觉得克服强迫症是孩子必须要做的,怕困难才是他改不好的原因。

所以儿子每次跟我抱怨改变“很难、很累”时,我就会跟他辩论“你说改变难,那残疾人生活不困难吗?他们都在努力,遇到困难要克服不是抱怨”。

我觉得自己说的很有理,但大道理不会让孩子改变,在克服强迫症上能坚持的孩子并不是因为能吃苦、不怕苦,而是在改变中他获得的价值感和快乐远超改变带来的痛苦。

所以父母应该在孩子觉得累和苦时,想办法给他披上“改变轻松”的外衣。

当儿子再抱怨改变很难时,我不再跟他讲大道理,而是认同“有些习惯确实很难改变,我理解你的感受。”

这种认同会降低孩子的受挫感,不会轻易陷入自我怀疑。

我还想了一些方法,把他觉得痛苦的改变变得尽量轻松。

比如儿子很怕去控制自己的强迫行为,有些时候他明明知道不应该再继续强迫,但就是控制不住。

但我不再像以前一样批评他没有自制力,而是和他一起制定一些小目标,从一点点减少强迫行为开始。

我会陪着他,当他完成一个小目标时,我们就一起庆祝,让他感受到改变的快乐。

当他把改变当游戏,就不再恐惧和厌恶。再遇到要控制强迫行为的时候,他不会像以前一样直接放弃,而是会努力尝试一下。

于是,他控制成功的次数变多,我们也及时给出认可“你今天在整理东西的时候,控制自己没有反复检查,非常棒”。

再比如以前儿子很讨厌因为强迫症而耽误做其他事情,他说“一想到我因为强迫症浪费了这么多时间,我就不想做任何事了”。

于是,我跟他一起规划时间,把做事情的时间和处理强迫症相关的时间分开,保证他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尽量不受强迫症影响。

解决了儿子的心头大患,对改变的抵触心降低了,改变自然更容易一些了。

……

我和老公不断用这些方法去发现孩子的好行为,并用恰当的方式传达给他,并调整方法让他尽量感觉轻松有成就感。

儿子的改变有目共睹,他因为强迫症而浪费的时间从原来的很多,到现在已经大大减少。

最令我兴奋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儿子不单单解决了强迫症的问题,更发现了自身优势,逐渐掌握自我管理的秘诀,性格也变得越发开朗了。

以前,我觉得儿子是魔鬼,是对我的折磨。但现在,我觉得儿子是天使,是助我成长的法宝。

其实,孩子还是那个孩子,只是父母变了,孩子就跟着变了……

择校助手,专注10-18周岁叛逆孩子择校。发布者:唐芮溪老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fuyeying.com/archives/4593

(0)
唐芮溪老师唐芮溪老师
上一篇 3天前
下一篇 3天前

相关推荐

  • 警惕!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正毁掉你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被强迫症困扰

    上五年级的儿子让我揪心,他被强迫症困扰,每天生活在痛苦与挣扎之中,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每天,我都看着他的行为心急如焚。 放学回家,他一定要把书包反复整理十遍八遍,才肯开始写作业。 很多次,我加班回家晚,他就一直在整理书包,明明书包已经很整齐了,非得等到我回家了,他才开始下一个动作,但还是在不停地整理。 即便我提前打电话告诉他“别整理书包了,回家就赶紧做…

    3天前
    10
  • 把患强迫症的儿子当 “狗” 养后,我轻松了,孩子爸乐傻了……

    儿子上 5 年级,天天把我折腾得精疲力尽。他年龄不大,却被强迫症困扰。 他身上最令我头疼的问题有两个。 第一个就是强迫症导致的学习效率低下。 每天放学回家,他要把书包反复整理好多遍才肯开始做作业。好不容易开始写了,又因为不断地检查前面写过的内容,导致进度奇慢。 一会儿反复确认作业题目有没有抄错,一会儿又担心本子上有折痕影响书写,一会儿又觉得刚才写的字不够好看…

    3天前
    10

联系我们

微信号: Jylc-zxzs

邮件:pnhzzxzs@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 9:30-10:30

关注微信
家长您好,您可以移步微信公众号:叛逆孩子择校助手,查看附近正规的学校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