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五年级的儿子让我揪心,他被强迫症困扰,每天生活在痛苦与挣扎之中,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每天,我都看着他的行为心急如焚。
放学回家,他一定要把书包反复整理十遍八遍,才肯开始写作业。
很多次,我加班回家晚,他就一直在整理书包,明明书包已经很整齐了,非得等到我回家了,他才开始下一个动作,但还是在不停地整理。
即便我提前打电话告诉他“别整理书包了,回家就赶紧做作业”也没用。只要他心里觉得书包没整理好,他就完全停不下来。
当然,这些只是开始,他写作业的过程才是真的让人心疼。
只要写作业,他就会反复检查自己的文具是否摆放整齐,一检查起来就没完没了;看到作业本有一点褶皱就一定要弄平整……
有些时候他觉得本子放的位置不对,我帮他调整好位置他还是觉得不行,可让他自己调整,哪怕调整 100 遍还是不满意。
更让我无奈的是,我感觉每天都在陪着他做这些无意义的事。
明明头两天才调整好的写作业习惯,再遇到他依然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纠结。
好不容易让他不再反复擦拭书桌,隔两天他又开始不停地擦。
才提醒他别在小事上浪费时间,马上他又陷入了对书本页码是否整齐的纠结中把学习时间耽误了。
……
每当这时,我都恨不得抱住他,让他停止这些行为,再打开他的大脑看看里面究竟在想些什么。
其实,如果只是偶尔这样,我就忍了,但他每天都在这些小事上不断地重复,这我真忍不了。
比如每次考试,好不容易开始答题了,他会因觉得试卷摆放位置不舒服而不停地调整。
写字的时候更不用说,每次都因为觉得笔迹不完美而反复擦写,错误原因我闭眼都能说清:总觉得字写得不够好,觉得笔画顺序不对,觉得字的大小不合适……
我的好脾气在他的反复纠结中消磨殆尽,话也越说越难听:
“你能不能别再纠结了,这么点小事至于吗?”
“你没感觉你在浪费时间吗?就一个写字你能磨蹭这么久!”
……
每天晚上,他都在我的无奈和叹息中结束学习。
说实话,如果可以我宁愿替他承受这些痛苦,就当这些强迫症的症状从未出现过。
尤其是看到邻居家的孩子,才上三年级,却学习高效、生活规律,我更是难过。
每天下班,一想到还要面对儿子的强迫症问题,我就觉得心情沉重。
我曾试着说服自己,他可能就是这样了,干脆别管了。他想咋样咋样,只要他能健康快乐地生活不给他太多压力就行了。
但真的放弃,我又做不到。于是,我开始学习育儿知识,没想到我真的找到了改变儿子的方法。
在一个讲座中,我听到这样一句话:
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会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在父母的不理解和负面评价中长大的他们,极易出现心理障碍且陷入困境。
什么是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
孩子出现行为异常时,父母没有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关爱,比如忽视、嘲笑、粗暴地制止等,都起着加重问题、打击孩子的作用。
反之,能够正确理解孩子的行为,并用正确的方式,比如耐心沟通、给予温暖的拥抱、一起寻找解决办法等使亲子关系更和谐,从而避免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
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之所以产生伤害,是父母潜意识对孩子的问题没有正确认识,通过语言、肢体动作、神态表现出来了。
这让我震惊,一直以来,我确实对儿子的强迫症问题缺乏理解和耐心。
一想到他的行为,我就觉得烦。
从二年级开始,我就企图解决儿子的强迫症问题。
我规定他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不能做那些无关紧要的事,否则就惩罚他。我以为惩罚能让他停止那些行为。
但即便被罚了很多次,他还是改不了。
我觉得他是故意的,于是把他的作业本扔到一边,还大声地吼他:
“你是不是故意的,这么简单的事还做不好!”
批评惩罚都没用,我干脆把他关在房间里让他自己反省。
即便每天晚上他在房间里哭泣,儿子的强迫症的问题也没被解决。
我一直怪他不听话,现在想想,一个父母都不理解,满脸写满不耐烦,还不停指责“你又这样了”、“你不行”、“你很怪”的孩子,哪有改变自己的动力呢?
我就是这样一步步让孩子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
我悔不当初。
其实,父母给孩子建立“我能改变”的认知,产生对正常生活的向往,在陷入困境时帮他找到方法,体验成功的感觉,就能唤醒孩子改变的决心,实现自我调整。
具体怎么做呢?
我分 3 步改变自己,并从自我改变开始,实现了对儿子的拯救。
(1)相信“相信的力量”,心中的孩子是什么样,他就会变成什么样
以前,我看孩子只看到他的强迫症问题。
反复整理东西、过度检查、在小事上纠结……
为了把他改造成我心目中的正常孩子,我用尽了各种办法。
结果,儿子在我的折腾中,失去了对自己的信心,变得更加焦虑。
但现在我明白,要相信“相信的力量”,忽略孩子的问题行为,帮孩子发现自身其他优点,给他建立自信,他的行为就会向好的一面转变。
于是,我赶紧改变策略。
看儿子写作业,我不再把焦点放在他的强迫症行为上,而是在他的行为中,发现他的进步:
“你今天写作业的时候,虽然还是有整理的行为,但是你比之前更快地进入了学习状态,这很棒!”
看到我真诚的肯定,感受到我温柔的抚摸他的头,儿子眼里的焦虑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轻松。
后来,我发现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他开始慢慢控制自己的行为,虽然偶尔还是会整理,但次数开始减少了。
我用同样的方法,不断去发现他的进步。
比如在他的学习过程中,他偶尔会克制自己不去反复检查。
于是,我会非常欣慰地赞赏:“你今天都没有过度检查,你真的很厉害,我必须为以前对你的不理解道歉。”
被肯定的儿子立马变得积极起来:“我也觉得我可以控制自己,就是……”
于是,被打上“有自制力”标签的他,为了继续证明自己,往后再遇到想要重复行为的时候,也会努力克制,由此,强迫症的症状减轻了。
我再继续认可,孩子在成就感的驱使下,对自己的信心增加了,肉眼可见变得开朗了。
(2)巧用沟通两部曲,孩子成就感翻倍
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分运用通过学习总结的沟通 2 部曲。
①真诚具体的语言表达:一定要明确孩子什么好行为产生了好结果。
比如“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这样孩子就知道这个行为是正确的,那么下次在学习时,他就会把这种好行为保留下来,强迫症的症状自然减轻。
②肢体接触,让鼓励效果翻倍。
孩子的感官非常敏锐,在表扬鼓励孩子时,勉强的表情,生硬的语言只会让孩子觉得虚伪。
恰到好处的肢体鼓励,往往能打动人心。
还记得有次带儿子去公园玩,他因为强迫症的原因不敢去接触一些游乐设施,但他最终还是尝试了,我觉得这是一种突破,所以发自内心替他高兴。
当他小心翼翼地走到我面前时,我毫不犹豫地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一瞬间,儿子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3)批评有技巧,用对效果好
我们经常在说要多鼓励、认可孩子。很多父母就变得束手束脚,以为只能鼓励,不能批评。
其实不然,用对批评,孩子才能在反思中成长。
有段时间,儿子进步很大,强迫症的症状已经减轻了很多,生活也变得更加规律了。
被老师表扬了几次后,他有点得意忘形了。
于是他又开始出现一些反复的行为,每次提醒他注意控制自己,他都无所谓“偶尔这样怎么了,我已经好多了”。
我突然觉得没辙了。
于是赶紧学习,很快就明白:跟孩子定好奖惩规则,帮他认识什么对,什么不对,有界有限,他才能不会去突破底线。
于是,我赶紧让儿子“参与”跟我制定规则。
比如:
如果他一天内强迫症行为没有超过规定次数,就可以获得一颗小星星,积累一定数量的小星星可以兑换他喜欢的礼物,反之则扣除一颗小星星。
因为儿子完全同意这个方案,所以儿子在下次出现反复行为,还各种讲条件时,我就能有理有据地批评:
规则制定经过你的同意才生效,现在你违背规则,错误在你,我有权扣除你的小星星。
我不发脾气,直接指出儿子的问题,并坚定地执行规则。
一开始,儿子撒泼打滚、哭闹不止,其实,这是孩子在故意激怒我、报复我,一旦我生气发飙,他的目的就达到了,那以后他就会重复这种行为。
只要我稳住情绪,坚定地执行规则,孩子就能明白我的底线。
果然,反复几次试探后,儿子的规则意识就被建立起来了。
而这促使孩子信心提升,向自我调整又迈进了一大步。
如今的儿子,虽然还没有完全摆脱强迫症,但他对自己充满信心,遇到强迫症带来的困扰,他不会逃避,而是在我的帮助下不断克服自己。
更令我欣慰的是,他在生活上对自己有要求,有目标,改变自己已经成为他自己的事了。
经此一事,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教育是有方法可言的。
当然,比起打骂惩罚,这些方法往往见效慢,对父母的考验巨大,但坚持不懈地执行,根据孩子的情况调整,孩子的改变就会从内而外,深远而长久。
这才是教育最难又最有魅力的存在……
择校助手,专注10-18周岁叛逆孩子择校。发布者:唐芮溪老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fuyeying.com/archives/4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