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讨论一下,为什么孩子到了青春期这么叛逆?很多专家都认为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在通过竞争增强自信心的过程中,并不是找自己同龄的优秀生,而是喜欢挑战权威,在孩子心里。这种权威主要是父母和老师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当孩子进入十几岁后,开始变得特别爱面子,家长再像以前那样大呼小叫,肯定会惹孩子不高兴和孩子打球。做游戏赢了孩子,他们甚至会气得痛哭,而孩子在学校也不再对老师崇拜和尊敬,却换之以评头论足,甚至针锋相对,这都是青春期的孩子挑战权威的具体表现,他们试图通过这种挑战来确立自己的地位和身份,来证明自己的实力,而且出于安全考虑,孩子往往将这种挑战的对象锁定在自己最亲近的人身上。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专家胡邓认为,家长对孩子在青春期表现的叛逆不要过于敏感和紧张,而应该欣然接受。首先这种叛逆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同时这种叛逆是必须的。孩子只有在青春期经过这种冲突,才能初步建立未来社会竞争力的基础,为日后的社会竞争提供最初的心理自信心基础。当孩子在对家长表现出挑战的迹象时,家长最好能表现出有原则的示弱,而适当帮助孩子增强这种自信,这种叛逆也是双赢的。
孩子在通过幼稚的竞争增强自信心的同时,也是在提醒父母家庭中将要减少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而增加一位顶天立地的青年家长,在此时应该告诉自己,换个角度理解子女,并有意识的给他们更多更自由的成长空间。
尽管父母会认为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多,但养育这件事从来都是充满互动的双向过程,父母在教导人情世态社会化下一代的同时,青少年也会给知识陈旧落后的父母带来最新的时代观念,从而社会化父母在此过程中越是拥有开明心态,愿意接受新知的父母越可能赢得青少年的信任。
青少年爱父母,并非因为父母是完美无缺的,人类父母爱青少年也不该带有你必须完美的附加条件,而应该在了解的基础上接受青少年的本来模样,因为懂得关爱并支持孩子的父母,这种孩子长大后往往会是一个安全型依恋者,他们将来的适应性会更好,社交能力也更强,也更能在困境中平复情绪,找到合适出路,而依恋类型是焦虑型或回避型的青少年,则会更带有敌意,也更可能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所以如果你们不想让孩子日后的生活变得懦弱而平庸,不想让他们觉得自己是生活在一个不平等的家庭,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失去朝气,那就让他在青春期的年龄段适度的发泄,适度的放肆,适度的反抗,和孩子多多交流,总之请尊重孩子的叛逆期。好,这节课就讲到这里,我们下节课再见。
择校助手,专注10-18周岁叛逆孩子择校。发布者:唐芮溪老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fuyeying.com/archives/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