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讨论一下为什么青春期孩子经常干一些家长不能理解的事情,我们曾经都度过这样的青春,满怀着我是与众不同的,没有人理解我,是世界错了,不是我错了的信念,在世上横冲直撞,认为自己心底受过很深的伤,并因此莫名悲愤,坚持做着被周边的人视为白痴,但自认为帅气的事情,青春期的大脑热爱冒险,而成年人的大脑对损失更敏感,但对青春期大脑来说,最能打动他们的是没准会有超出预期的收益,此时的大脑中快乐中枢腹侧纹状体有着较大的面积和密集的灰质,令孩子对能带来奖赏的多巴胺尤其敏感。
当收到的奖金比预期更多时,8~30岁的被试者里快乐中枢反应最大的是14~19岁的人群,这或许能解释为何许多人从青春期开始就沉迷于最能激活多巴胺系统的上瘾物,比如烟草、酒精赌博、上网游戏等。德国研究者曾找来一群每周平均玩21小时游戏的14岁少年,要求他们迅速按下正确的按键,成功就会得到奖金。有趣的是即使失败,这群少年的快乐中枢仍然活跃,虽然正常的大脑会厌恶损失,但是上瘾的青春期大脑反而可能追逐损失,在父母眼中这叫专干城市,由于青春期的大脑过度乐观,这时候的青少年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主角,刀枪不入,气运所中风险只会发生在其他愚蠢的人身上,心理学上把这种心理叫个人神话,而在父母眼中叫无脑。
另外青春期的大脑还没有完全学会共情,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能力,因为人类是从5岁开始才逐渐习得,这些能力一般到30岁左右才能完全掌握。伦敦大学的研究者曾经就发现,成年人在行动前会更多的思考我的行动会如何影响他人,同时激活克制冲动的前额叶皮层。而青少年在行动前大脑里活跃的是负责简单行动的聂上钩,会不会给别人添麻烦的这种念头压根就没出现在他们大脑中,他们难以理解父母的担忧,为了摆脱控制会做出许多毫不体谅的行动,父母眼中这叫无情。
总而言之,在父母眼中,青春期的孩子就是一个无脑无情无理取闹还专干蠢事的奇葩,有统计显示有青少年的家庭中平均三天就会发生一次冲突,每次争吵平均11分钟,当然事事无绝对,对于青春期的这些表现还得从多方面分析探讨,只有这样才能从中找出某些平衡点,让青春期不再那样可怕。好,这节课就讲到这里,我们下节课再见。
择校助手,专注10-18周岁叛逆孩子择校。发布者:唐芮溪老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fuyeying.com/archives/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