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讨论一下教育青春期孩子家长必学的三个实用技巧,在教育青春期的孩子时,我一直坚信这样一个原则,要想使我们的教育卓有成效,家长不应该用力气去管孩子,而是用头脑去管,用心去爱他们,但是事实却恰恰相反,很多家长往往用很大力气去管孩子,可孩子根本就不吃这一套,反而是用各种不可理喻的行为,甚至是生命和家长抗衡。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如果发现孩子开始反抗,你这说明你原来的那套教育方式已经不合时宜了,你需要改变教育方式了。具体怎么做?
第一个方法,凡事只说一次,我曾经做过这样一项调查,父母的哪种习惯你最不能忍受,结果85%的孩子写的是唠叨,例如一个孩子曾经这样向我倒苦水,我的父母真烦,他们每天都唠唠叨叨的,10句话中有7句半是重复的,我给他们提意见,他们却说你以为我愿意唠叨我的嘴都起泡了,我这样做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你。其实他们哪里知道,不光他们说的嘴起泡了,我听到耳朵都长茧子了,看到孩子这段告白,家长也许会在心里骂他们没良心。
白眼狼其实对于家长的唠叨,不止这一个孩子如此痛苦,很多孩子都深受其害,这时家长就要反思了,是不是这种教育方式真的不合时宜了?我们每位家长都是从孩童时代一步步走过来的,相信那时候我们对家长的唠叨也会不胜其烦,对吧?可是为什么我们自己成为家长后,却把这种令人反感的教育方式沿袭下来了,也许会有家长辩驳说做了家长后,我才知道唠叨就是爱的表现天下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我想说的是爱孩子需要讲究方式和技巧,不能因为我们爱孩子,就让孩子接受我们各种爱他的方式。
唠叨就是其中一个,因为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叛逆心重,好奇心强会表现出很多令人难以捉摸的行为,换句话说他们已经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听话了,这时我们很难通过唠叨让他们听话,也很难让他们体会到,这就是我们爱他们的方式,我们的唠叨只会让他们怒目圆瞪,只会让他们对我们烦不胜烦,所以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我们应该坚守这样一个原则,凡事只说一遍。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天中午儿子吵着要看电视,妈妈这样告诉他,中午应该睡一会觉,不然下午上课时没精神,更何况爸爸正在客厅休息,所以电视不能开,说完妈妈就去卧室忙别的事情了。等妈妈出来后,发现儿子已经偷偷把电视打开了,妈妈并没有重复刚才说过的话,只是用严厉的眼神看了他一眼,然后又示意他看看正在客厅睡觉的爸爸。最后儿子虽然不是很情愿,但还是把电视机关掉了。
其实家长唠叨的目的无非就是让孩子听话,但同一件事情重复10遍,孩子仍然无动于衷,既然如此说10遍和说一遍的意义又有什么不同呢?
所以当我们把一件事情说了一遍后,孩子不听话,我们不应该再把时间浪费在说上了,而应花费时间引导孩子去做,就像上述案例中的那位妈妈一样,当孩子不听话时,用沉默眼神动作等给他们一个暗示,告诉孩子应该去做这件事情,他就会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从而极有可能按着家长所说的去做第二个方法把焦点放在解决问题上,在生活中明知故犯,知错不改等成语,经常被家长用来形容青春期孩子,难道青春期的孩子真的就这么如此顽固吗?我看未必。
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家长经常把焦点放在他们的问题上,而不是解决问题上,在这里我就拿交友为例来阐明这个问题,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很多家长都会担心他们在外面结交坏朋友,在嘱咐孩子交友时,每位家长的表达方式也会略有不同,大致可以分为这两类。
第一位家长会苦口婆心地对孩子说,你千万别和那些坏孩子做朋友,不然你会被他们带坏的第二类家长往往会这样告诉孩子,对于不同的朋友你要区别对待,对于老师眼中的坏孩子,你要在交往中汲取他们身上的优点,如勇敢善于交际,对于那些学习好的孩子,你应该多和他们探讨学习上的问题,等你看毫无疑问,这两种类型的家长出发点都是对的,讲的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不同的是第一类家长告诉孩子的是交友原则,什么样的朋友该交,什么样的朋友不该交。第二类家长传授的是交友技巧,交友之道。
那么我们来看这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对青春期的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第一类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会有两种表现,一是孩子与家长对着干,偏偏结识那些坏孩子。二是在交友时孩子显得过于胆怯不自信。而第二类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会有着广泛的交际面,他们与朋友相处时会更融洽,更自然,你看同样的忧虑,不同的说法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
其实进入青春期后,孩子会很反感父母对自己的言行指指点点,当父母把焦点放在孩子的问题上时,就难免会发牢骚,指点孩子的言行,进而告诉孩子一些大道理,就像第一位家长那样,虽然他说的没错,但是他只是把焦点放在了问题上,而并没有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所以孩子就很难入手去做。
而第二类家长就把焦点放在了解决问题上,他们给孩子提出了一些很实用的建议,并传授他们一定的技巧,所以孩子做起事情来就如鱼得水。
第三个方法,家长要真正的把孩子当作成人一样去尊重,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如果父母的教育观念没有随之变化,仍然按照小学的方式去教育他们,那么结果就会很糟糕。
举个例子,我曾经接触过这样一对母子,他们之间已看不到爱的踪迹,只剩下相互埋怨和厌恶。妈妈伤心地说,我的孩子真是越大越不懂事。前几天我正和亲戚聊天,她居然好端端地冲我发火,指着我冲我声嘶力竭的喊你不是我妈,我恨你,你口口声声说为了我好,其实在你看来我就是一只没有自尊的宠物,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你还经常在众人面前披露我的糗事,供大家娱乐。
我当时恨不得打你一顿,你看为什么案例中的孩子会如此不尊重自己的母亲,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把颜面看得越来越重,如果父母经常揭他们的短,特别是当着外人的面,他们就会觉得颜面尽失,就会对此事耿耿于怀,甚至会像上述案例中的孩子一样当场情绪失控,也许在家长看来,小孩子无自尊可言,当众揭短也就无所顾忌,事实上家长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是他们眼中的权威,当众揭他们的短,虽然他们不情愿,但是也不敢反抗,但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如果家长在这样毫无顾忌的阶段,他们就会很生气,孩子要么在家长的这种声讨中爆发,要么自暴自弃,其实教育孩子没有固定的模式,有效才最重要。
进入青春期后,孩子往往会有很强的叛逆心理,这时要取得有效的教育成果,家长就应该改变教育方式,而不是继续在孩子面前扮演权威,家长应把孩子看作与我们平等的个体,要尊重理解他们。
例如在众人面前家长应该护短,而不是揭短,让孩子觉得你们因他而自豪,当孩子犯了错误后,家长不应立刻批评他们,而是首先表示对他们行为的理解,然后再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例如在课堂上因不满老师的批评,孩子与老师顶嘴,家长得知此事后不应立马批评孩子,而应对孩子说,老师说的话让你觉得很难堪是吗?然后再问你这样做是不是太冲动了?又比如家长在安排家庭活动或做周末计划时,应该和孩子商量一下,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如果家长能做好这三点的话,我相信在教育青春期孩子的时候,你会省很多心。好,这节课就讲到这里,我们下节课再见。
择校助手,专注10-18周岁叛逆孩子择校。发布者:唐芮溪老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fuyeying.com/archives/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