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读懂“白熊效应”,才发现:废掉一个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你要加油”

青春期的孩子,教育起来真是让人焦头烂额,批评不行,鼓励也不对?儿子今年 14 岁,上初二。小学时,他是个乖巧、上进的孩子,每天按时完成作业,课堂表现也不错。

学习上,我们基本没操过太多心。小学毕业,他顺利升入了本地的重点初中。这所学校汇聚了众多优秀的学生,竞争自然比其他初中激烈得多。

刚开学,儿子自信满满地向班主任申请当班长!老师欣赏他的勇气,同意了。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连续几次语文小测,他的成绩都不太理想。

班主任还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了他,最后撤了他班长的职务:“就你这成绩,还怎么当班长,别人要是跟你学,咱们班还能有好?”儿子回到家,一脸失落,问我:“妈妈,我是不是真的不行?”

我问清缘由后,安慰他:“不当班长就不当,这几次没考好,咱们后面加把劲,让老师刮目相看!”没想到,我这一安慰,儿子更失落了,冲我吼道:“你根本不懂我!”然后跑进房间,“砰”地关上了门。

我心想,孩子可能尽力了,不能逼太紧。可后来,情况愈发糟糕。儿子变得沉默寡言,动不动就发脾气,我们一提到学习,他就急眼。

没办法,期中考试结束后,我不再问他考得咋样,而是安抚他:“儿子,不管考成啥样,只要你努力了就行,以后肯定能进步,妈妈信你。”本以为这样能让他心里舒服点。

没承想,一点用没有,他还是整天闷闷不乐,跟他说话也爱搭不理,家里气氛压抑极了。时间久了,我也忍不住发火,心想:你自己没考好,还这态度。

有次我忍不住说:“你自己不努力,还怪这怪那,每天多背背书,能考这么差?”我刚说完,儿子像疯了一样,大哭着跑出门。等我反应过来追出去,他已经跑得没影了。

我急得团团转,到处找他。费了好大劲,终于在公园找到了他,好说歹说把他拽回了家。看着垂头丧气的儿子,我真是又心疼又无奈,哪还舍得责备。

从那以后,儿子开始讨厌学习,早上赖床,起来后也磨蹭半天不去学校;晚上写作业也是拖拖拉拉,嘴里嘟囔着:“学习太累了,我不想上学了。”眼看着后面的学习任务越来越重,考试越来越多。

他这脆弱的心态,要是现在就厌学,以后可咋办?我当时特别困惑,儿子怎么变得这么“难管”?如今想想,其实是我们没意识到,很多时候,“毁掉一个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你要坚强。”

原因如下:如今不少家长都清楚,青春期的孩子情绪波动大,心理承受能力弱。所以,常常耐着性子,用鼓励的话语,让孩子坚强,期望能帮孩子消除烦恼,鼓舞他们勇往直前。

但在孩子眼中,这却是一种无形的压力,甚至是沉重的负担。心情不但没变好,反而更加压抑。特别是对于那些本就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斯坦福大学的知名心理学家布朗做过一个实验:他让参与者不要去想红色的苹果。但结果每个人脑海中都浮现出了红色的苹果。这就是典型的禁果效应。

放在教育场景中,就是——家长越让孩子坚强,孩子越脆弱。家长总是把“别害怕”“要勇敢”挂在嘴边,其实是在盲目地给孩子加油,不仅无法给孩子有力的支持,反而会变成一种期待的“重担”。

压得孩子喘不过气,导致情绪崩溃。当孩子遭遇挫折,或者向你倾诉的时候,他内心是无比迷茫和痛苦的,这个时候,如果你说“只要你勇敢面对,就一定能解决,爸爸相信你”。

这样的话,其实是忽略了孩子的悲伤情绪。这些话会被孩子理解成以下几种想法:爸爸这么说,是不是觉得我很胆小,很没用?他根本不知道我有多害怕,多难过!

我遇到困难了,可他们只关心我能不能解决,从来没考虑过我需要什么帮助,给我什么支持!如果孩子的负面情绪得不到理解和共鸣,家长的鼓励只会让孩子更加消极。

还会让孩子逐渐失去自信,变得越来越迷茫,找不到方向,最终对学习和生活都产生抗拒心理。所以,家长越想让孩子坚强,反而越加重了他们内心的痛苦。

我如梦初醒。原来,我自认为正确的教育方法,并非总是奏效。那我该怎么做,才能真正激励孩子,让他重新找回学习的热情呢?

真正有效的教育,应当始终传递温暖和力量。要让“鼓励”发挥作用,需要做好以下两步。

1、理解孩子的感受,共情孩子的情绪,引导孩子释放内心的压力之前。

每次儿子考试失利,我总是急着去鼓励,没给他倾诉的机会。现在想想,儿子对我的鼓励产生抵触,也不能全怪他。作为初中生,即便家长不强调成绩,他们也明白学习和考试的重要性。

如果成绩不好,就会辜负老师和家长的期望,影响未来的发展。可家长一句“没关系,下次努力”,否定了他的努力和付出。而且,那些对自己要求严格、被学习压力压得喘不过气的孩子。

最受不了这种轻描淡写的安慰。儿子就是这样。无论我多么用心,多么委婉,儿子感受到的,都是我对他努力的否定——你做得还不够好,你得更努力!

结果,他的挫败感越来越强,最终无法承受,情绪彻底失控。我尝试了一个看似简单却很有效的方法——多关心、多倾听,不批评,不指责。

但能做到这点的家长,真的不多,您不妨也试试。如今,每天儿子放学回家,我会问他:“宝贝,妈妈发现你今天有点沉默,是不是在学校遇到什么烦心事了?

愿意和妈妈讲讲吗?”把表达和宣泄的机会留给他,让他能够抒发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我不再进行“无效鼓励”,儿子渐渐愿意跟我交流。

他会把自己的困惑和不安都告诉我。认真听完,我也会分享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让他明白,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失败并不可怕。

无需自责和愧疚。那段时间,我们每天都会聊很久,儿子感觉轻松了许多:“妈妈,跟你说完,我心里舒服多了,不然真要憋坏了。”通过这种方式。

我和儿子的关系更加亲密,也成功地帮助他理解和处理负面情绪,让他学会如何应对困难和挫折。

2、肯定孩子的努力与进步,帮他分析原因。

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提升途径请记住,家长的认可和鼓励,是孩子前进的最大动力。但要鼓励孩子的付出和过程,而非仅仅关注结果。

从具体的行为入手给予肯定和鼓励,才能让孩子充满力量。为了帮助儿子摆脱挫败感,重拾信心,除了关注和回应他的情绪,我还引导他找出问题所在。

以及如何解决。经过分析和总结,我们首先肯定了他一直以来的努力。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其一,是学习方法不够科学,导致学习效率不高。

其二,是时间管理不善,总是把作业拖到很晚才完成。

所以,要想提高成绩,必须从这两个方面改进。儿子调整了学习方法,合理安排时间。开始有计划地提升自己,逐步解决问题。

当他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不再被焦虑和担忧困扰时,努力很快有了回报。在之后的几次小测验中,儿子的成绩逐渐提高。每次我也会根据他的错题,和他一起分析原因。

在保持平和心态的同时,我也时常夸奖他:“你现在的学习方法比以前好多了,真的很棒。”在我有针对性的鼓励和成绩不断进步的良好反馈下,儿子的自信心越来越强。

他坚信自己能够做得更好,遇到问题也能主动想办法解决,掌控学习的节奏。初二上学期结束,儿子的成绩进入了班级前十五名!

数学成绩更是有了显著提高,老师都称赞他进步巨大。我想告诉各位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或者遭遇失败时,正是教育的最佳时机。

择校助手,专注10-18周岁叛逆孩子择校。发布者:周宏斌老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fuyeying.com/archives/4360

(0)
周宏斌老师周宏斌老师
上一篇 4天前
下一篇 4天前

相关推荐

  • 家庭教育第一课:《剖析孩子常见问题及应对之道》

    一、课程引入与案例分享 在从事家庭教育多年的过程中,接触了众多家庭和孩子。在正式开课之前,先分享了一个颇具代表性的案例。   大约三年前,一位高一孩子的妈妈满脸愁容地找到了讲述者。彼时,她的孩子已经不去上学了,每天过着昼夜颠倒的生活,中午才起床,随便吃点东西就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玩电脑,一直玩到凌晨三四点才睡,日复一日持续了两个多礼拜。这位妈妈尝试了…

    4天前
    70
  • 13岁儿子上学和同学打架,我才发现他有暴力倾向!

    儿子今年 13 岁,上初二。小学时,他是个乖巧、上进的孩子,每天按时完成作业,课堂表现也不错。 学习上,我们基本没操过太多心。小学毕业,他顺利升入了本地的重点初中。这所学校汇聚了众多优秀的学生,竞争自然比其他初中激烈得多。 刚开学,儿子自信满满地和同学们相处,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开始逐渐有了暴力倾向。 有次课间,因为和同学有点小摩擦,他居然动手推搡了同…

    4天前
    30
  • 应对孩子项嘴的三步法则

    一、描述 本方案主要帮助家长有效地应对孩子出现的顶嘴行为,每一步都有详细的讲解。 如果家长能够理解这种概念及方法,那么你将轻轻松松看到孩子有效的改变。 庆兰有个十岁的儿子,从小喜欢看动画片。 周五母子俩约好周六去看爷爷奶奶,买了下午一点多的火车票。 可是当他们吃完饭,庆兰收拾好厨房,孩子还在看动画片。 庆兰便催促了几句,不料孩子却大声说到:“老是催,你烦不烦…

    4天前
    30
  • 如何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干货家长有必要看一看

    方案目的: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消除孩子厌学情绪,转变学习态度,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现在有许多孩子缺乏读书的热情,对学习感到厌倦,并且在日常学习中茫然无措,找不到规律;作业拖拖拉拉,甚至不做;在学习中不注重预习和复习等,这些无疑都是一种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为了帮助孩子改变不足之处,建立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必须给孩子以正确的指导。 在学习上,良好的习…

    4天前
    30

联系我们

微信号: Jylc-zxzs

邮件:pnhzzxzs@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 9:30-10:30

关注微信
家长您好,您可以移步微信公众号:叛逆孩子择校助手,查看附近正规的学校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