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岁,真是一个恐怖的年龄,从这一年起儿子变得脾气暴躁、油盐不进、好赖不分,跟他相处的每天都是折磨。
下面是我跟他周六的一天。
早上 11 点,儿子在我三催四请中终于起床,睁眼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始乱发脾气,一边摔东西一边吃早餐。
我提醒他周末有家务要做,吃完饭赶紧帮忙,下午还要去上兴趣班,早点做完就能安心玩了。
但他根本不听我的话,直到我第三遍问“听到了吗”时,他才不情不愿地“嗯”了一声。
但接下来,他的操作令我愤怒。
他回到房间把门反锁上,让我别打扰他。
我问他是不是又在乱发脾气,他就发飙“你烦不烦啊,能不能不要一直问问问!”
我非常肯定他在房间里乱摔东西,等他出门后去看,果然如此。
做了的家务都是随便弄两下,大片大片的没做,一看就是应付的。
晚上我决定教育他一下,指着这些家务问:“这就是你说的在认真做?!你就是这样对待家庭责任的?你糊弄我还能糊弄生活吗?……”
面对质问,儿子却恶人先告状:“谁叫你进我的房间,经过我的同意了吗?你有没有素质?!”
我简直火冒三丈:“你做错事还有理了?我辛辛苦苦照顾你生活,不是让你天天使用暴力的!”
儿子直接炸了,红着脸像头怪兽一样朝我吼“不用你管”就冲进房间反锁上门,又是叮叮当当的摔打声。
说实话,我真的后悔死了,小时候为了让儿子开心,就对他过于纵容。
但孩子没有自控力,一开始还只是偶尔闹脾气,到后来经常使用暴力,结果一发不可收拾。
当我发现问题时,他已经深陷其中。
这时候好说歹说,都无济于事了,为了发泄情绪,他简直没把家庭责任放眼里,整天感兴趣的都是怎么摔东西来表达不满。
为了这个事,家里天天吵架,我好话坏话跟他讲了无数次,明明答应的好好的,但就是管不住自己。
家里的氛围一落千丈,我真的恨死他的坏脾气恨死他的暴力行为了。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感觉他就是来折磨我的,我经常跟朋友吐槽,早知道他是这样我不如不养。
气归气,我还是得想办法解决问题,如果他一直这样下去,对我们这种普通家庭,他真的一辈子都毁了。
于是我开始看有同样情况的网友发帖,知道太多孩子跟我儿子一样的情况,而且情况越来越糟,亲子关系完全破裂,孩子叛逆自毁前程。
看到这里,我真是后背发凉。但看到有些家长不断尝试并找到正确方法成功拯救孩子时,我又燃起了一丝希望。
所以我开始认真学习育儿知识,随着知识的积累,我终于找到儿子使用暴力的原因,并在自己的努力下,成功挽救了儿子。
一位老师的观点我非常同意:解决孩子使用暴力,不是简单的唠叨责备、甚至打骂能搞定的。
一位初中生曾采访过班里有暴力行为的同学,得到的两种答案解释了 90%以上孩子使用暴力的真实原因。
第一种:
我觉得生活压力好大,每天回家爸妈问的都是学习怎么样,家务完成了吗?完成后又说该看书、做额外练习了。我也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去,心里有种无法言说的累,但说出来又怕他们骂我,只有通过暴力行为来发泄我心中的不满。
第二种:
我学习不咋地,但我力气比较大。我觉得我可能还是比较“虚荣”吧,我这种学习不好的人,唯一被人说过厉害、有成就感的地方就是在我使用暴力的时候。
不难看出,使用暴力的孩子大部分在生活中缺乏理解和成就感,变得焦虑痛苦没有快乐,所以转而从这种不良行为中去获取。
儿子何尝不是如此呢?
上初中后,我非常在意儿子的学习,所以经常耳提面命:“初中科目多,难度大,不能再像小学时那样吊儿郎当,要考到班上前 10 名,到时候上个好高中,就是一只脚踩进了大学校门了……”
儿子平常住校,我管不到他,所以到了周末我就一直提醒他“该学习了”、“该复习了”、“把这周的错题整理了”……
我的一切沟通都是围绕着学习展开,我生怕不提醒他就偷奸耍滑。
但我却忘了,他学习一周已经很累了,也希望在周末有自己的空间,需要被理解,更需要释放一周的疲惫。
追求快乐获取多巴胺是人的生理需求,我忽视了对他的支持理解,不良行为趁虚而入,帮他发泄情绪,这些低质的行为简单容易实施,所以很快儿子就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搞懂儿子使用暴力的逻辑,我长吁一口气,觉得自己又朝成功更近一步了。
我知道,这时候父母要做的不是阻止孩子使用暴力,批评、责备、打骂只会加剧亲子冲突让双方陷入对抗。
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帮孩子获得高级多巴胺,通过让孩子获得更广泛深入的成就感和价值感,从而对冲对暴力行为的依赖。
那么具体怎么做呢?总的来说就是“先强势再专治”。
(1)精神强势,让孩子认同、信服,自愿配合
以前,看到儿子为发泄情绪而使用暴力时,我就觉得必须强势,一定要驯服他,于是制定了一系列强硬措施,比如:限制他的行动;没收他喜欢的东西;揍孩子……
我认为儿子敢如此不听话是因为不怕我,只要我能降服他,他就会乖乖听话。
但结果是我没收了他的东西,骂了打了后,他反而赌气跟我对着干。
现在我明白了,真正有效的管理是在“精神层面强势”,理解孩子的痛苦和困难,和他们共情,让孩子信服、尊重,他才能听进去父母的建议并配合。
于是,我改变自己的策略。
儿子再发脾气我就当作没看见,也不会总在他的门口徘徊,不停地敲门确定他是否在发脾气了。
每周五接他回家,我也不再不停地问他学习,而是关心他的生活:
“这周在学校有没有发生什么有趣的事?”
“这周学习累不累,要不要吃个大餐放松下?”
“我看老师在群里说这周天天都在考试,是不是很痛苦?”
……
我从儿子的角度出发,问一些他感兴趣的话题,用同理心提问,激发他的倾诉欲。
以前他在车上一声不吭,我改变沟通方式后,他偶尔会跟我分享一些学校里的事,或者抱怨学习多累多辛苦,听到他像倒豆子般的吐槽,我开心极了。
因为孩子开口倾诉,说明父母获得了孩子的信任,他们觉得父母能理解他、懂他,所以身心愉悦放松。
果然,就这样一个简单的改变,儿子和我之间的冲突急剧减少。
(2)解决问题要“专治”,专项问题专项整治
有了信任基础,我跟儿子进行了一场深入交流,我们认真探讨了关于暴力行为的话题,他说:
“其实我知道自己太爱发脾气,但是我控制不住自己,尤其是一遇到不开心的事就觉得烦,就想通过摔东西来放松一下,我也想改,但太难了。”
关于这一点的建议是“专治”,即专项问题专项整治,从生活和学习中找到能激发孩子高级多巴胺的项目,并帮其获得快乐、价值感和成就感,就能让孩子从暴力行为中解脱出来。
我想了很久,想到儿子小时候做的手工被老师称赞过很多次,他也非常喜欢,每次去做手工他都非常激动。
但上初中后,我觉得他以后又不走手工相关的路,想让他把时间都花在学习上,所以就不让他去做了。
这次,我决定把它利用起来。
果然,儿子非常愿意继续做手工,在跟他商量后,我们选择了他最喜欢的手工方向,每个月都有 1 次手工活动,一去就是一整天。
有时候去手工坊,有时候去创意集市,每次儿子都玩得非常开心。
他的手工技术也有很大的长进,我特意把他的手工作品摆放在客厅的展示柜里,大家一看到就礼貌性地夸一句“这手工做得真不错”,听到这些吹捧,儿子脸上的笑压都压不住。
我还悄悄跟手工老师沟通,希望他能多鼓励儿子学习文化课。不知道老师是怎么说的,有天儿子回家干劲十足,他说:
“我以后都要认真学习了,我 XX 老师说了,我要是把文化课搞上去,我这个手工水平以后可以参加很多大赛,超牛!”
儿子经常学着学着就崩溃吐槽学习好难,坚持不下去了,每当这时他就想开始发脾气,但我不会批评他,而是告诉他“学习就是很痛苦的,你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我不仅在情绪上支持他,还会在行动上支持他。
每当他觉得非常累,有些崩溃的时候我就跟他一起做手工,有时候一做就是一下午,做完后他又开始“发誓”下次一定不能再这样发脾气了,然后重新投入学习中。
更有趣的是他还商量把他喜欢的东西存放在我这里,只有完成什么任务才能交给他。
说实话,看到儿子的这些改变,我真的是又惊又喜。虽然万里长征才走了一部分,但我相信,在我掌握了正确教育方法的前提下,未来,我都能是儿子人生路上最好的陪伴者。
择校助手,专注10-18周岁叛逆孩子择校。发布者:吴争老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fuyeying.com/archives/4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