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成为“不讲理”的家长,孩子赌博泡吧的行为消失

我的孩子最近像变了个人似的,对学习毫不上心,整天就知道赌博、泡吧,还经常和我顶嘴。

我让他往东,他偏往西,我真是又气又急!

孩子上学期,学校举办了一场知识竞赛,孩子成绩还不错,我便鼓励他参加,可他却一口回绝:“不去。”

我劝说:“参加比赛可以锻炼你的能力呀,就算拿不到好名次也没关系,就当是一次宝贵的经历。你的学习不是挺好的嘛,这种学校组织的活动对你很有帮助,说不定以后对升学也有好处呢……”

我话还没说完,孩子就不耐烦了:“烦死了,都说了不去,干嘛老是逼我!”

说完,他气呼呼地回到房间,“砰”的一声关上了门。

他总是这样,我明明是为他好,给他提建议他不听,指出问题他也不改。每次和他沟通都特别困难,我说什么他都当耳旁风。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孩子一直想要一辆摩托车,说同学们都有,就他没有。

我担心他会骑着车到处乱跑,甚至用摩托车去赌博、泡吧,所以坚决不同意。

为此,他闹了好几次脾气。最后,我只好妥协,说只有在周末和我一起出门的时候,他可以骑一下我的电动车。

于是,每到周末,他一出门就问我要电动车。骑到手上后,就开始到处乱逛,完全把和我一起出门的约定抛到了脑后。

等时间过去了,我提醒他该把电动车还给我了。他却说还想再骑一会儿。

我等了好久,提醒了好几次,他才不情愿地把电动车还给我,结果超时了很长时间。

我很生气,觉得不能让他得寸进尺:“我们说好的时间,你超时了这么久,下周不能再骑了。”

孩子一听就不乐意了:“凭什么呀!”

我告诉她:

“是你没有遵守约定,我们说好了时间,你超时了就得接受惩罚……

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我限制你使用电动车的时间是怕你到处乱跑,甚至去做不好的事。如果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没有好的学历,找工作就会很困难……”

我苦口婆心地劝说,可孩子根本听不进去。他不停地和我争吵,怪我管得太严,没有其他家长开明。他一边哭一边在房间里乱扔东西,情绪非常激动。

不仅如此,孩子做数学作业的时候很粗心,经常因为计算错误而丢分。

我提醒他要认真检查,还专门给他买了一个错题本,让他把做错的题目都整理出来。但他就是不愿意用,还说我啰嗦。

有时候我真的很委屈,明明是为了他好,可他为什么就是不理解呢?

我也不想做一个唠叨的家长,但如果我不管他,任由他自由发展,那不是更糟糕吗?

可我说多了,又觉得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每次都以争吵结束。

看着别人家的孩子认真学习,和父母关系也很融洽,我真的很羡慕。别人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向很多优秀的家长请教,也阅读了一些关于儿童心理学的书籍。终于,我找到了我和孩子之间矛盾的根源。

经过学习,我发现自己在教育上存在一个问题——只讲道理,不讲感情。

很多家长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都犯了和我一样的错误,只知道给孩子讲大道理,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比如:有一天早上,孩子准备去上学,妈妈看到外面有点冷,就拿出一件外套递给孩子,说:“今天有点冷,穿件外套吧。”

孩子把外套放在桌子上说:“不穿,我不冷。”

妈妈有些着急:“天气这么冷,会感冒的。”

孩子说:“我不冷啊!”

妈妈生气了:“让你穿就穿,感冒了难受的是你。”说着又把外套塞到孩子手里。

孩子一脸不高兴,拿起外套又放下,换了一件薄的卫衣就出门了。

妈妈更生气了,觉得孩子是故意和她作对,冲着孩子喊:“那外套是你自己选的,买了又不穿,你太浪费了!”

就这么一件小事,母子俩都弄得很不开心。

其实,孩子不穿外套并不是想气妈妈,而是觉得穿外套会让他看起来很臃肿,影响他的形象。

你看,整个过程中,妈妈似乎都很有道理,她关心孩子的身体,教育孩子不能浪费。

但仔细想想,她一直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觉得冷就一定要穿外套,即使孩子不觉得冷也非要让孩子穿。

孩子穿了别的衣服又不是她拿的那件,她就觉得孩子在故意气她。整个沟通过程中,妈妈都没有尊重孩子的感受,只是一味地用“我是为你好”来强迫孩子。

我不也是这样吗?孩子不参加比赛,我就觉得他不积极进取,怕吃苦;孩子超时使用电动车,我就觉得他不守信用,故意挑战我的权威。

大多数亲子冲突都是由错误的沟通方式引起的。

家长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去教育孩子,孩子一旦因为各种原因拒绝,家长就觉得孩子一定有别的目的,试图用讲道理来说服孩子。结果发现孩子根本不听,就给孩子贴上“叛逆”的标签。

其实,教育孩子,家长要学会“不讲理”——不要用大道理去约束孩子,要去理解孩子、同情孩子,做孩子情绪的调节者,动力的激发者。这样,孩子才能找到玩和学的平衡,找到与家长和谐相处的方法。

在深入学习后,我制定了一个详细的教育计划,按照这个计划执行,我逐渐找到了引导孩子的方法。

著名的“55387 定律”揭示了沟通的真谛,即人际沟通的效果 55%取决于态度、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等;38%取决于语气和口吻;只有 7%来自我们说话的内容。

也就是说,家长的沟通态度决定了沟通的成败。

以前,我看到孩子去泡吧,第一反应就是批评:“说好了不去那些地方,你又去,怎么这么不听话呢!”

我还喜欢讲道理:“我都是为你好,泡吧会影响你的学习和身心健康……”

当孩子被否定时,就会立刻产生抵触情绪,即使知道自己错了也不肯承认。哪怕家长再有道理,讲再多的道理,孩子也听不进去。

要知道,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达成共识,而不是制造矛盾。如果说出来的话只会增加矛盾,那还不如不说。

这里给大家提供三种有效的沟通方法:

(1)主动关心,接纳孩子的情绪

比如,以前周末孩子回家后,第一件事肯定是想出去闲逛。反正他都要出去,我不如主动出击。

我会问:“这周在学校过得怎么样呀?要不要一起出去放松一下?妈妈知道一个很好玩的地方,我们一起去那里玩怎么样?”

孩子顿时兴奋起来,连连说:“妈妈,你太好了。”

玩完回来,我们再去吃一顿他喜欢的美食。一路上,孩子都很开心,不停地和我分享学校里的事情。晚上,他还主动去做作业了。

(2)提供选择

很多时候,我问孩子什么时候做作业,他都不理我。所以我干脆给她提供选项,其中一项明显比另一项更符合他的心意。

比如:做完作业后你想玩一个小时游戏,还是看一个小时课外书?

那他肯定会选择看一个小时课外书,然后我就可以告诉她,那你现在赶紧做作业吧。

(3)共情聊天

孩子回家抱怨:“这周在学校压力好大,每天都有好多事情要做,好累……”

我不会再给她讲大道理,说什么“学生就是要承受压力”、“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之类的话,而是认同他的感受:“那确实很辛苦,妈妈小时候也有很多事情要做,也很累。”

当孩子觉得自己被理解时,他就会更愿意和我交流。接着,他就会把自己的不满都倾诉出来。

倾诉完了,我问一句:“那怎么办呢?”

孩子的负面情绪在倾诉中得到了释放,所以他反而会很懂事地说:“还能怎么办,继续努力呗!”

当我熟练掌握这三种方法后,孩子就像被顺毛抚摸的小猫一样,变得非常听话。

我们之间的冲突减少了,他也很信任我,觉得我能理解他。

自然,当我再对他的学习提出一些建议时,他也不会抵触,而是认真听取。

如果不同意,他会告诉我原因;如果觉得有道理,他也愿意尝试。

虽然他还是会偶尔出去玩,但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他做作业不再敷衍了事,也不会用学习来威胁我。

有时候出去玩得太久了,他也会主动和我联系,让我知道他在哪里,让我放心。

虽然孩子现在的成绩还没有明显提高,但他对学习的态度变了,他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也开始努力克服自己的坏习惯。

这个过程很艰难,但我是他的坚强后盾。在遇到问题时,我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他的想法,让他的情绪有一个发泄的出口,引导他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觉得我已经成功了。所以,对于孩子的未来,我充满信心,相信他会越来越好!

择校助手,专注10-18周岁叛逆孩子择校。发布者:吴争老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fuyeying.com/archives/4633

(0)
吴争老师吴争老师
上一篇 3天前
下一篇 3天前

相关推荐

  • 把儿子“养废”后才懂:沾染恶习的孩子,永远学不会自律

    一大早,我就被儿子气得浑身发抖。 前一晚,儿子又偷偷跑出去,在赌场混了一整晚。等我早上起床发现他不见后,四处寻找,最后在赌场把他揪了回来。 我让他在家好好反省,并且花两个小时把作业完成好,希望他能收收心回归正轨。 我特意提醒他“不用太快,重要的是保证质量”后,就去准备联系老师探讨他的问题。不到半小时回家,儿子就把作业摆在我面前,说“都做完了”。 我拿起来一看…

  • 儿子赌博泡吧!带他去体验生活 15 天,结局出人意料……

    今年,儿子上初二了,他的行为差点让我崩溃! 他经常出入赌博场所和酒吧,一到晚上就不见人影,有时甚至彻夜不归。第二天白天就在家里蒙头大睡,睡醒之后,不是想着去赌博,就是想着去酒吧泡着。 每次让他好好学习或者做点有意义的事,他就暴跳如雷,说什么“在学校太压抑,在外面才能找到快乐”。 我苦口婆心地劝他,也打骂过他,但都无济于事,身上的伤好了,他又继续出去鬼混。 眼…

联系我们

微信号: Jylc-zxzs

邮件:pnhzzxzs@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 9:30-10:30

关注微信
家长您好,您可以移步微信公众号:叛逆孩子择校助手,查看附近正规的学校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