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时候,唬一唬、吓一吓,便听话得很。
可到了叛逆期,很多家长都招架不住。这个时期的孩子天不怕、地不怕,自然也不怕家长。
以下以叛逆期孩子离家出走的问题,看看明智型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这一天是星期天的晚上。儿子答应我下午出去玩一会儿,晚饭前回来,吃过晚饭就开始做作业。
对于放假两天,搞到最后一天晚上才做作业,我本心情不悦,好在儿子主动和我说会早点回来,便答应了他。
可是等到下午六点,还是不见儿子的身影。
在我们都吃完饭,我收拾好餐具,天已经黑了,儿子才急忙忙地跑进来。
这时,我便开始数落儿子:
“这么晚了,就是小猫小狗也都知道回家,你吃饭都不知道回来吃啊,你还会干什么?你明明答应过我,会早点回来的。”
在孩子想要开口之际,我又朝他咆哮道:
“你的饭我已经倒掉了,不要告诉我,有本事在外面玩那么久,就没本事混到饭吃。”
儿子大声吼道:“不吃就吃,谁稀罕吃你做的饭。”
说完就拎着书包跑了。
我以为这小子只是逞一时之能,结果真的一晚上没回来。
好在是在同学家,要是真的跑得找不到人了,我真的会内疚一生。
这样的教育方法真的对吗?
如果孩子次日回到家,父母该如何与孩子相处呢?
是继续之前的持续炮轰法,还是改变方式,试图理解孩子的想法呢?
看看明智型的父母是怎么做的?
1.面对次日而归的孩子,明智的父母首先要做的不是去责骂孩子,也不是漠视孩子,而是要让孩子感受到你的担心和关爱,并和孩子道歉。
2.与孩子坦率地交流一下,探讨如何才能满足双方的需求。
比方就孩子忘记回家时间,忘记承诺的时间,是否可以要求孩子出门时,设置闹钟,或者告诉父母在哪个同学家里玩,到了时间,可以让父母打电话提醒一下。
3.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有一些孩子是不愿意呆在家里的,宁愿躲在外面也不愿意回家。
父母需要确认,孩子是否讨厌当前的家庭氛围。
若是这样,明智的父母应当欢迎孩子提出意见,这样才能作出受到孩子支持且符合其利益的决定。
4.沟通时,父母必须尊重孩子。
比如上方出现的例子,妈妈在孩子晚归的时候,第一时间应该是询问孩子是否被什么事耽误了,让孩子感受到尊重,而不是一回家就劈头盖脸的数落、埋怨。
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各种问题频发,厌学、旷课、抽烟、打架、早恋、离家出走等。
在上述每一种情况下,父母都不要凭想象臆断孩子的行为,或用家长的标准来衡量它们,这会导致意愿的冲突。
孩子的行为总是由情感需求驱使的,他们希望得到父母的补偿和安抚。
不过,父母的行为也同样由自己的需求决定。
区别在于,孩子没有责任满足父母的需求,但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管理自己的感受。
择校助手,专注10-18周岁叛逆孩子择校。发布者:唐芮溪老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fuyeying.com/archives/4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