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男孩的妈妈,全职带娃多年,我过得心力交瘁,每天都在烦躁和无奈中度过。
曾经的我脾气极好,却硬生生被折磨得神经衰弱。
后来我爆改“战斗妈”,心情舒畅了,孩子的焦躁易怒也奇迹般好了!下面就是我的故事。
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开始出现焦躁易怒的问题,他让我头疼的第一个表现就是爱发脾气。
每天稍有不顺心就大喊大叫,我试着安抚他,告诉他“冷静下来,我们可以好好说”。
他一听就皱着眉头很不开心,开始各种哭闹“我不要,我就要现在这样”,不行就开始撒泼打滚“我讨厌妈妈,妈妈是坏人”……
平时做事也是各种暴躁,一会儿找不到喜欢的玩具就大吵大闹,一会儿不小心摔倒就大发雷霆,反正就是不断挑战我的耐心。
一开始我觉得他还小,不懂事,等长大了就会好的。
可事实证明,我还是太天真了。
耐心劝导、奖励小礼物、给他讲情绪管理的故事等方法我全试过了,但情况却越发糟糕。
上小学后,他的脾气变得更加难以捉摸。在学校和同学稍微有点矛盾就暴跳如雷,回到家也是稍有不如意就摔东西。
一开始我还试图跟他讲道理:
控制情绪很重要,你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别总是乱发脾气!
要懂得换位思考,不能只想着自己!
……
苦口婆心说了无数遍,没用。
无奈,我只能一遍又一遍地跟在他后面安慰他:要平静、要理智。
但他压根听不进去,不仅把我的话当耳旁风,还嫌我啰嗦,我话还没说完他就跑回房间把门关上了。
可能很多人说我太纵容他了,应该多惩罚,但实际上他也没少被他爸惩罚。
有一次他因为一点小事大发脾气,被他爸罚站了很久。结果呢,没几天又恢复原样。
随着他渐渐长大,他的焦躁易怒越来越严重。
他开始在家里乱砸东西,还经常对我和他爸恶语相向。
那段时间我整夜失眠,只要一想到孩子就充满了深深的无力感。
我不知道,如果他一直这样,以后会怎么样?!那种感觉可能只有妈妈才懂,就是既心疼又无奈,却又不敢轻易放弃。
一段时间的冷静后,我决定认真学习育儿知识,再拼一次,如果还是这样,就只能慢慢引导他,反正我尽力了。
通过不断的深入学习后,我开始调整自己,儿子的状态竟然也逐渐改变,甚至越来越好。
学习的过程中,有本书上的话让我印象深刻:
很多父母教育孩子崇尚建立权威:吼骂,实在没用就惩罚。他们认为教育孩子的关键是让孩子“怕”,只要孩子怕了,他就会乖乖听话,让他往东不敢往西。
但这种方式只能暂时压制孩子的行为,一旦孩子长大,性格倔强的孩子势必变得更加叛逆,难以管教。
其实,比起建立权威,更稳妥的方式是树立威信。
什么是威信,就是有威望、有信誉,树立了威信的父母话语是有力量的,他们往往话很少,可一旦说出来了,孩子就会认真思考照做,因为孩子是发自内心认可、崇拜、信服他们的。
儿子在学校里遇到过一位只教了他一年的老师,儿子当时觉得老师和蔼又公正,很是信服,每次老师给他提的要求,他都当成命令认真执行。
这就是威信的力量。
可惜的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用错误的教育方式丢掉了树立威信的机会:
(1)唠叨太多。
以前,我一看到儿子发脾气就着急,总想立刻让他平静下来,怕他养成坏脾气,所以老跟在他后面念叨“别这样,发脾气不好”、“跟你讲了多少遍要控制情绪……”
我生怕自己不反复提醒,孩子就会越来越暴躁。
但事实是,说了也没用。
沟通要遵循一个理念:说了没用就不要说,说了就一定要有用。
当我们没有把握孩子会按照我们说的做,还不如闭嘴。我们说 10 次,他有 9 次不做,潜意识就会觉得父母的话可以不听。
由此,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被破坏,话语力量降低,得不偿失。
(2)建议空洞。
同样,很多父母喜欢给孩子建议。
自己都经常控制不住情绪,却告诉孩子要冷静;自己都做不到换位思考,却告诉孩子要理解别人。
看似有理,实则是无用的废话,既空又没有操作性。
很快孩子就会发现,爸妈说的方法根本没用,自然对父母的话不屑一顾了。
(3)变成孩子的敌对方。
人性就是喜欢被表扬、认可,讨厌被批评、唠叨。
很多父母一看到孩子乱发脾气,就批评“你看,又这样,我说了不能这样吧”,或者说“你看看你总是这样,我讲了多少遍了,你这就是改不了”……
批评本意是希望孩子引起重视并改正。
但实际上,批评的话一说出口,孩子就会因负面情绪的刺激进入防御状态,这时的他们根本不会思考父母说的究竟对不对,而是下意识反驳父母,证明自己没错,由此,双方彻底陷入敌对。
父母必须意识到:先毁掉情绪的沟通,一开口就失败了。
搞清楚问题的症结后,我开始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改进。下面,我把很有效的两个方法分享给大家:
(1)学会“闭嘴”
书上说:建立威信,亲子关系是前提。
看见孩子发脾气,父母只要学会“闭嘴”,冲突就会急剧减少。冲突少了,再找些共同话题,亲子关系就会逐渐被修复。
我调整好状态去做。
儿子把房间弄得乱糟糟我不说了;他无理取闹我也不吭声了;老师打电话说他在学校和同学吵架我也不跟他理论了……反正这些以前非常在意的行为我都选择视而不见。
但这不是冷漠,相反,我把自己升级成“战斗模式”,高能量高信念感,不因小事焦虑烦躁,心稳定了,教育孩子就会稳重客观,而不是被孩子牵着鼻子走。
我找了一份兼职工作,虽然只是在社区帮忙,但我不再从早到晚跟儿子待在一起,自然就减少了很多冲突。
晚上回家,我带一本他喜欢的漫画书,告诉他“这是妈妈专门给你买的”。
周末儿子在家闹情绪,我问“想不想去游乐场玩,听说那里新添了好玩的项目。”
我把对他脾气上的挑剔丢掉,安心做一个情绪稳定,提供正向情绪价值的妈妈。
很神奇,儿子突然变得温和了,跟我说话也不再冲了,有次他还问我“妈,你最近怎么不管我了?”
要是以前,我肯定没好气地说“说了你又不听,懒得管你”,而这次我则认真地对他说“你现在长大了,妈妈应该给你处理情绪的空间。如果真的不开心,发泄一下也无妨。”
结果儿子很感动,对我竖起大拇指“妈,你现在怎么这么通情达理。太酷了!”
看,当父母输出的行为少了,孩子反而对我们语言和行为的敏感度提升。好感度的提升,让敌对情绪消解,威信就上来了。
(2)陪孩子解决问题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儿子跟我谈话,他说:
“我也不想总是发脾气,可是有时候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我也很苦恼……”
其实,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这样,希望自己能改变,但同时他们又缺乏方法,对自己欠缺信心。
这个时候,告诉孩子“要冷静、要控制”都是大话空话,正确的方法是陪着他,帮助他找到控制情绪的方法,通过一次次成功建立自信。
我开始在儿子的各种坏情绪中找闪光点。
某天他本来要发脾气,但他忍住了,我会竖起大拇指表扬他“这次你控制得很好啊,看来你的情绪管理能力有进步啊!”
儿子在一次和朋友的冲突中处理得不好很沮丧,我告诉他:
“最近一段时间,妈妈看到了你的努力,你以前很容易生气,但你现在开始尝试控制了;你以前很急躁,但你现在会试着先思考了;你以前控制不住自己,但你现在能慢慢调整了。这次没处理好,是因为还需要更多的练习。你的进步妈妈看在眼里,你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
当我用事实说话,真心认可他的进步,而不是趁机指责他时,儿子重新找到了力量,他说:“那我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我会更加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当然,我必须承认事情的经过并不是如上文中的这般顺利,这期间孩子经常出现情况反复,我也因此又重新陷入焦虑,甚至怀疑方法是不是无效。
但我一直鼓励自己,给自己打气,通过不断地调整方案,稳住心神。所以,与其说是改变孩子,不如说是对父母的一场大考验,好在我挺过来了。
如今儿子已经上初中了,虽然还是偶尔会发脾气,但已经比以前好了很多,他在和同学的相处中也越来越和谐。
老师说,他现在在班级里的表现很不错。
对这个结果,我相当满意。
经过这件事,我最大的感悟就是父母别瞎指挥。如果孩子有问题,先找找原因,如果长期使用的方法无效,就干脆换种方法。
有时间就多学习一下教育方法,实在不行就闭上嘴巴,把自己变得高冷些,建立自己的威信,比什么都重要。
择校助手,专注10-18周岁叛逆孩子择校。发布者:吴争老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fuyeying.com/archives/4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