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大早,我就被女儿气到无语。
因为周末家里要来客人,早上一起床,我就让女儿花一个小时把房间收拾干净。
我特意提醒“要收拾得整整齐齐”后,就去厨房准备食材了。不到半小时回来,女儿就跟我说“收拾好了”。
我走进房间一看,差点没晕过去。
这哪是收拾房间呀,衣服胡乱堆在一起就算了,地上的玩具基本没动,问她为什么不收拾,她回一句“这些玩具我还要玩”。
更可气的是书架上的书摆得东倒西歪。
让整理床铺,她只是把被子随便一拉……
一看就是敷衍了事。
我知道她的老毛病又犯了,忍不住训道:“这就是你收拾的房间?你看看这衣服,再看这地上,能叫收拾好了?”
女儿满不在乎地把衣服重新塞了塞,就算收拾过了。
看她如此应付,我怒火中烧“这些都不合格,重新收拾。收拾不好今天别出去玩了!”
女儿不乐意了:“凭什么,我已经收拾过了!”
接下来就是一顿争吵,我说她做得不好应该重新弄,她坚持自己已经完成了,绝不重弄。
最后不可避免地大吵一架。
原本好好的周末安排,就这样被她搞砸了。
说实话,女儿这种态度让我很无奈。
在她心里,永远都只有玩和享受。我成天苦口婆心地说“你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独立能力,将来才能照顾好自己。”
但女儿听不进去,对她而言,什么独立,什么成长,她根本不在乎,只要现在舒服就行。
有一次,亲戚家的孩子自己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我就问女儿“你什么时候也能给我们做顿饭呀?”
女儿不屑地说“我才不要做饭,那多累呀”,我顿时被气得说不出话,最后只能丢给她一句“没出息”。
正因如此,女儿做什么事都是敷衍,让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但只图省事,不图做好。
做事全靠监督,看着她就能稍微认真点,离开一会儿她就做得乱七八糟。
我也曾想尽办法培养她的独立意识,但都无济于事。
明明已经上初中了,心态却像小孩子一样幼稚,完全没有长大的迹象。
看着她那糟糕的生活能力,我实在不知道,再这样下去,上高中后会糟糕到什么地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到处咨询专家,跟朋友请教,通过不断的学习,我终于搞懂女儿长不大的原因。
在一次学习中,我看到的一句话让我如梦初醒:
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过度溺爱,什么都替孩子包办,不让孩子经历挫折和困难。
那孩子必将在舒适的环境中失去独立的能力,提前进入“心态低龄化”,变得依赖、任性、不愿成长。
我非常震惊,一直以来,我不就是这样对待孩子的吗?
女儿小时候,为了让她轻松点,我几乎包揽了所有家务,什么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从不让她插手。
我要求她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一开始,她还会主动帮忙,后来慢慢就习惯了什么都不做。
在我的过度保护下,她从来没有独立完成过一件大事。
上初中后,为了让她专心学习,我连她的书包都帮她整理。
孩子不止一次跟我说想自己做一些事情,但每次都被我拒绝。我觉得她只要好好学习,其他的都不用管。
现在想想,我是在自欺欺人。
女儿在我的全方位照顾下不仅没变得独立,反而学会了依赖和逃避。
自己的衣服不会洗,房间不会整理,遇到问题就只会找我。
我给她安排的每件事,她都表面答应,然后再胡乱完成交给我。
当这种依赖心理成为习惯,我发现批评也好,教育也好,对她没有任何作用了。
事实上,成长的主体是孩子,把成长的机会还给她,让她体验独立的成就感,她就会在自信的驱使下变得自主、坚强、勇于面对困难。
但我呢,却把过度的关爱变成了她成长的枷锁,把她变成没有独立能力的温室花朵。
我后悔莫及。
那么,像这样没有独立意识的孩子,该怎么做才能重新培养她独立的能力呢?
下面是我结合实践总结的方法,现在分享给大家。
(1)日常家务是帮孩子获得责任感,建立独立意识的法宝
做好每一件家务,是孩子积累生活经验和责任感的有效方式。
恰好当时家里要进行一次大扫除,于是我决定把一部分区域的清洁任务交给女儿,让她负责。
我话还没说完,女儿就嘟囔起来:“这么多活,我干不了。”
我说:“没关系,就当是一次挑战,干不好也没关系。”
女儿这才不情愿地答应:“好吧,那我试试。”
从那天开始,女儿时不时地就打扫一下自己负责的区域。有天我看到她把窗户擦得干干净净,连窗框的缝隙都没放过。
我惊喜女儿竟能做得这么好,忍不住夸了她一句:“干得不错!”
这给了女儿很大的鼓励,此后几天,她更积极了。
大扫除结束那天,她还主动检查有没有遗漏的地方。
当然,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比如女儿因为不小心打碎了一个花瓶。
她非常害怕,但我们还是安慰她这是意外,让她不要太在意。这让她放下了顾虑,第二天更加小心地做事。
这次大扫除对女儿来说意义非凡。
因为女儿的认真负责,家里变得整洁干净。
结束那天她感慨:“没想到打扫卫生也这么不容易。不过虽然辛苦,但很有成就感。”
当然,这次大扫除也让我明白:
孩子远比父母想象中能干,他们有能力、有决心,只要给他们机会,激发起他们的责任感,他们的潜力就能展现出来。
于是,我开始着手实施下一步计划。
(2)归还成长主动权,让孩子获得成长掌控感
回到家,我就把之前对女儿的各种过度保护全部放下。
并对女儿说:“从这次大扫除妈妈明白了一件事,你完全有做好自己事情的能力,从今天起,我要把你的生活安排权交给你。”
女儿听到能自己做主高兴极了,立马问:“那我可以自己决定几点睡觉吗?”
我心里一紧,担心她会熬夜。
但转念一想:“总是管着她也不行,为什么不先相信她,让她自己尝试呢?”
于是,我答应了女儿的要求。
那天晚上,女儿根据自己的情况,开始给自己定作息计划。
我既期待又担心她坚持不下来。
第一周,女儿的表现还算不错,她基本能按照计划作息,早上也能按时起床。
但第二周的某天,她又开始熬夜玩手机。
我火冒三丈,拿着手机就想没收。
但我想到一句话“别指望孩子的坏习惯一下子就改掉了,多去看孩子的好表现,让她相信自己在进步,才能产生持续的动力。”
于是,我忍住怒火,去发现她的好表现,并用恰当的语言传达给她。
比如:
今天你按时起床,精神状态真好。
你这周都没有迟到,进步很大!
……
当我真诚地表扬女儿的进步,并把她的好表现具体地说出来,这些好表现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她的生活中。
第一个月,成果显著。
女儿逐渐从原本的依赖,变得能够自主安排生活。
她最喜欢做的事,是完成自己的计划后向我展示成果。
第三个月结束,她的生活基本不用我操心,一切她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不仅作息规律,做事也更加有条理。
孩子的成长其实很需要空间,关键是父母有没有一颗信任孩子的心。
当女儿逐渐对成长有了掌控感,又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进步,她的成长动力一下就被激发了。
虽然这一路走来,远不是我讲的这么轻松,自我改变的过程其实相当痛苦,尤其是看到孩子犯错时,更是心急如焚般难受。
好在,我坚持下来了。
如今,我焕然一新,女儿获得成长。
对于女儿未来的发展,我充满期待。
因为我知道,对孩子心理的准确把握,科学合理的引导,以及不断反思的态度,就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
择校助手,专注10-18周岁叛逆孩子择校。发布者:周宏斌老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fuyeying.com/archives/4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