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阶段的孩子恰好处在青春期,他们敏感且情绪起伏不定,要么沉默寡言,要么脾气特别大。生理与心理的双重烦恼,再加上父母的唠叨,很容易触发青春期孩子的脾气。那当青春期的孩子大发脾气时,父母该如何应对呢?
由于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和面临的问题都不一样,所以以下综合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父母作出的不同解决方案,供家长参考。
解决方案:从父母身上找问题(适用于父母一方脾气暴躁易怒的家庭)
情绪化喜欢抱怨的父母
曾听一个孩子说:“我妈真的很烦,唠唠叨叨,没完没了。放假我都不想回家了!”所谓“杯满则溢”,在一件事情上,如果你说得越多,孩子往往做得越差,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心理学上被称作“超限效应”,指的是外来的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就会使人感觉不耐烦。
所以,爱唠叨的父母不妨尝试这么做:
给孩子多点信任。做不唠叨的父母,最重要的一点是,给孩子适当的提醒,而不是事无巨细的操心。很多父母之所以爱唠叨,是对孩子担心过多、焦虑过多,对孩子很不放心。不妨给他们一点空间,让他们学会自己学着成长,等孩子真正需要大人的时候,再适时地提供帮助。
妈妈应该知道的(第二期)
1. 妈妈们应该坐在孩子的右侧。坐在侧面的目的是,能保证眼神频繁接触的同时能让孩子感觉你们是平等的。
2. 妈妈们要关掉手机和电视,这样能保证沟通能顺畅进行。
3. 沟通只能显得很重要,而不是显得严肃,所以妈妈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点心和一杯热的饮料。
4. 如果妈妈们想在沟通时指出孩子的错误,切记不能长篇大论。这是一场对话而不是叫他听你说话,多询问孩子的想法。
5. 妈妈们在谈论自己的观点前,首先要表达出理解孩子为什么发脾气,即使很多时候孩子发火是无心之举。
6. 妈妈们不能要求孩子无条件的忍住怒火。这不现实,因为青春期的孩子感情复杂而且情绪不稳定。
7. 妈妈们只要告诉孩子发脾气不是表达愤怒的唯一办法,发脾气不仅会得不到想要的结果,还会伤害别人的感情。
8. 孩子生气时,发脾气时,妈妈们要学会闭嘴。但可以给孩子冲杯糖水,糖分能给孩子提供控制负面情绪的能量。
9. 不要在孩子吃饭时、睡觉时、学习时、高兴时和他自己知道自己做错事时指责他、批评他和埋怨他。
原则 1:不使用疑问句,少用几个为什么。因为孩子发脾气的理由往往站不住脚,所以妈妈们使用的疑问句在孩子看来是在责备她。妈妈们需要的是交流、关心和解决问题,而非指责和抱怨。
原则 2:使用陈述句,承认孩子有理由。陈述句可以避免出现责备的语气。同时,妈妈们要根据孩子的逆反心理,承认孩子这样做是很有理由的。这能引导孩子去验证这个理由。孩子问题多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不会换位思考,需要妈妈去引导他进行反思。
原则 3:对话时看着孩子的眼睛。有不少妈妈自己在厨房,却和坐在客厅的孩子交谈。其实眼神交流是成功沟通的关键,因为我们很难拒绝面对面的要求。
择校助手,专注10-18周岁叛逆孩子择校。发布者:周宏斌老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fuyeying.com/archives/4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