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家孩子有没有这种情况?
你每天辛苦努力工作,为的就是多赚点钱,供孩子生活得更好点,但是却发现孩子并不能理解你。
在孩子眼中,可能觉得你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而不心存感激。
为什么现在很多孩子会有这种毛病?
值得作为父母的我们深思。难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最后只换回孩子的不理解吗?
不,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那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会出现这种情况是什么引起的呢?
原来主要原因还是出自父母身上,因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始终无条件地付出。
这时有些父母会说,自己的孩子心里也是爱父母、感激父母的,只是他们都放在心里,没有表达出来。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出“有爱心的孩子”“懂得感恩、尊敬长辈的孩子”呢?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注重挖掘教育孩子的机会,在适龄时期提出一个具体要求,长此以往,想要孩子改变也并不难。
要培养“有爱心的孩子”“懂得感恩、尊敬长辈的孩子”,可以从这几点出发:
一、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提出明确要求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偶尔给孩子提出明确要求,可以跟孩子索要一些爱,讲些小条件,这是习惯养成的需要,也是合情合理的。
例如:
每天下班回来,可以要求孩子帮父母拿一下鞋;
吃饭时,要求孩子帮忙拿一下碗;
口渴了,要求孩子帮忙倒杯水喝等等。
二、利用生活小事培养孩子分享的习惯
利用生活小事,让孩子有好吃的先给长辈分享,分享完再轮到自己。
小故事大道理,生活中,父母埋怨孩子不够优秀,那我们反过来想想,是不是我们平时缺少对孩子这方面的训练呢?
孩子的毛病,包括自私、吃独食都是父母对孩子付出太多,却不求回报养成的。
先来举个例子:
一个妈妈就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他们一家三口都喜欢吃桔子,妈妈去买桔子的时候与众不同,她不按斤买,而是按 3 的倍数买桔子,买 9 个、15 个……
吃完晚饭后大家都在看电视,全家人准备吃桔子时,妈妈立了个规矩就是让儿子去拿 3 个桔子,拿过来一人一个。
等到只剩下 3 个桔子时,儿子把桔子拿在手里,没有像往常一样送过来,用眼睛看着父母,好像在说,只剩 3 个了,你们还吃吗?
妈妈给爸爸使个眼色,吃!
结果,爸爸妈妈一边剥桔子,孩子一边流眼泪,心想真狠心,一点儿都不心疼我。
这个妈妈后来说:
“我的天哪,我把那个桔子吃下去了,一点味儿都没吃出来啊!”
我想说的是这个妈妈做的对,哪个爸爸妈妈愿意和孩子争桔子吃惹哭孩子呢?
但其实反过来,现在的孩子也不缺那两个桔子啊,缺的是要让孩子体会到心中有别人啊。
三、给孩子合理安排一个“劳动岗位”
培养孩子从日常生活入手,可以给孩子合适安排一个劳动岗位,父母鼓励孩子从家庭小事做好。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父母越懒,孩子越优秀。
别不信。
父母不要太勤快了,所有事情都自己做,分出一些小事,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给孩子。
有些父母会说:“唉,孩子那么小,做不好。”
没关系,大不了,我们再擦一遍。
我们要的不是这个结果,而是这个过程,让孩子在过程中体会生活,在过程中思考,不会因为父母管教而反感、顶嘴、强词夺理,理解父母,从而养成好习惯。
例如:安排孩子擦桌子,每天中午吃完饭,桌子的卫生归孩子。
如果家里来了客人,要引导孩子出来问候一下,给客人倒杯水、端水果等。
在安排孩子劳动的时候,父母不要怕孩子做不好,我们可以在旁边引导他怎么做,多做几次,孩子就会越来越棒的。
而给客人端茶倒水也是锻炼孩子学会和别人相处。
总之,生活处处可以锻炼、培养孩子,父母要让孩子多行动起来,抓好每一件小事,这就是习惯养成的重要原则。
万事开头难,只要开了头,就要坚持做下去,孩子的习惯才能形成,千万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祝大家都能培养出一个优秀孩子。
择校助手,专注10-18周岁叛逆孩子择校。发布者:唐芮溪老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fuyeying.com/archives/4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