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次儿子跟我相处,我就心里慌慌,因为他又要开始上演过度依赖我的戏码了。
一起床,儿子就粘着我要抱抱,美其名曰想亲近妈妈。
其实大家都知道他就是有恋母情结,只要我在他身边,想让他独立些就难如登天了。
所以我三令五申,让他要学会独立,但这也挡不住他要时刻和我在一起的决心。
他开始变着花样亲近我,各种哀求保证只是在旁边待着不打扰我,又是发誓又是写保证书的,看着可真心了,但我知道这都是假象。
我告诉他:“你今天的任务我已经说了,没完成之前不要缠着我!”儿子一听就开始耍赖,“我就和你待 10 分钟,就 10 分钟!”
我坚定拒绝,你以为他就会乖乖去做自己的事?不会,他会开始耍赖,死缠烂打:
“别的小朋友都和妈妈很亲近,凭什么我不能和你亲近!”
“你还不是经常和外婆在一起,凭什么不让我和你在一起!”
“你敢不理我我就敢不做事情!”
……
他开始不断挑衅我,见我态度坚定不会答应,就开始报复我,说些令我生气的话激怒我。
说实话,他这一招很有用,每次我都气得火冒三丈,恨不得揍他一顿。
我也试图跟他讲过道理:“你已经长大了,有些事情要自己去做,做好了我自然会和你一起玩!”
但只要不合他心意,不顺着他,他就撒泼打滚耍赖皮。外婆拗不过他,在我不在家时被气得妥协:“过来吧,我看你就是个长不大的,以后可怎么办!”
这也是他的习惯一直改不了的原因。
其实,为了改掉他的这个习惯,我也想过很多办法,比如用积分兑换和我相处的时间,制定奖惩措施,甚至也让他写过保证书。
但无一例外,只要他和我在一起,所有的规则立马被打破,让他离开就叫嚷着“再待一会儿”,但半小时过去了,他还是不想走。
没办法,我只能强行拉开他,结果就得闹起来。
每当这时,他都捏着拳头凶狠地瞪着我,好像下一秒就要冲过来了。说实话样子真挺吓人。
可能有些人会说还是管得不够严,恰恰相反,在他小时候,因为过度依赖我,经常被他爸爸训斥,但毫无效果,隔不了两天就恢复原形。
因为恋母情结,他在很多事情上都不能独立,性格也从原来的开朗,慢慢变得孤僻。
如今儿子已经上 6 年级了,看他这个样子,我真的很想放弃改变他,打心里觉得他就不是能独立的料。
但有一天,我看到一位妈妈分享自己帮孩子克服过度依赖的经历,这给我带来了希望。
于是,我决定好好学习儿童心理,试着用更专业的方式引导儿子。后来,我终于搞懂了儿子有恋母情结的原因了。
孩子有恋母情结的原因一般有 2 个:
(1)生活中缺少安全感,情感寄托方式单一
母亲的关怀确实能给孩子带来温暖,紧紧抓住孩子的心,不断给孩子安全感,让孩子不自主地想靠近、依赖,获得更多的情感慰藉。
但我们发现,有些孩子对母亲的依赖却很有限。
事实上,孩子过度依赖母亲的条件里,孩子缺乏安全感和其他情感寄托是重要原因。
想想也是,从上小学开始,儿子的生活中我的参与度过高。他在社交方面不太擅长,很多时候没有朋友,导致他内心孤单。
为了让他在生活上能被照顾好,我每天从下班就开始关注他的一举一动,检查他的每个行为,要求他的生活习惯,然后整理他的物品,最后还要陪着他。
除此之外,他还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和同学出去玩等,真正能让他独立的机会非常少。
班级里他的朋友不多,所以基本不和同学交流。因为怕他受委屈,所以很多事情我都替他做了。
我经常说,要学会独立,但换位思考一下,我有时候也会依赖别人,既然自己做不到完全独立,以这种标准要求儿子似乎也太苛刻了。
管理精细了,冲突就多了。独立机会少了,安全感得不到其他来源的补充,自然会过度依赖母亲。
而我,就是他能接触到最容易获得安全感的途径。
(2)生活中缺少认可,从母亲这里找价值
一位老师曾对有恋母情结的孩子进行了观察。
其中一个孩子的表现是这样的:我什么都不行,唯一被认可是妈妈爱我!
听起来多难受啊!
哪个孩子不希望被表扬呢?即便再调皮的孩子,内心都是渴望被认可、被尊重的,当孩子无法在其他事情上获得成就感,一旦在母亲这里获得认可,才不管对错会很快深陷其中。
一直以来,我对儿子的表现都不满意,对他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你这个样子,太让我失望了。”
每次看到儿子做错事无所谓的表情,我就觉得他没自尊心羞耻心,所以总说些难听的话刺他。
但激将法只会加深孩子的自卑感,真正能奋力反击的是极少数。
在生活中被不断打击否定,在其他方面缺乏情感寄托的儿子,自然把我当唯一依靠。
所以一旦被阻止依赖,他就变得疯狂,大脑像被怪兽占据了一样,没有情感只会嘶吼。
我第一次看到他的痛苦和无奈,我明白了,过度依赖确实不好,但我错误的教育方式,也是他恋母情结严重的帮凶。
所以,我决定立马改掉自己的坏行为,帮助儿子重新独立起来。
我克服心理障碍,实现了对儿子的拯救,下面就是我的具体方案和操作方式,分享给大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健康的亲子关系是治愈孩子的良药
以前,我跟儿子的沟通基本围绕我的要求展开,每天的问题都是:
“今天听话没?”
“事情做得怎么样?”
“有没有按照我说的做?”
……
我们相处都是剑拔弩张:
“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你有没有用心?”
“讲了多少遍,要注意这个注意那个,你怎么就是听不进去呢?”
……
除此之外,就是多穿衣服、多吃饭。仔细想想儿子在学校跟同学相处怎样?有没有遇到什么难题?我一概不知。
所以在情感上,儿子是孤独的。
他可能有很多的烦恼,学习上的、人际关系上的,但他没人能倾诉,即便开口了,等待他的也是教科书般的说教。
其实,健康的亲子关系是一切问题的良药。抛开那些要求,认真地去关注孩子的情绪,让他能毫无顾忌地跟你畅谈,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于是,儿子缠着我时我不再批评推开他,而是和他一起做一些独立的活动。我还记得那天下午,我说“我们一起试试你自己整理书包吧”时他一脸不可置信的表情。
但更多的是好奇,是期待,他非常认真地和我一起整理,然后自己又尝试了一遍又一遍。
从那以后,我们就一起做一些让他独立的事。
我靠这些活动走近他,获取了他的信任,他时不时会跟我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有一天,他突然跟我说:“其实我挺迷茫的,我也想很独立,但一离开你就害怕。”
那一刻,我没忍住抱着他哭了一场。
我发现当我不讲大道理,认真地倾听,站在儿子的立场去提供情绪价值后,我们的关系越来越亲密。
儿子很少再凶巴巴的,相反,他喜欢和我一起做这些事,什么事都跟我说,我这才发现,他就是个挺单纯的小男孩。
(2)用新习惯取代旧习惯
跟儿子改善关系后,他也能听进我们的一些建议了。有时候他又想依赖我,老公就提议去做手工。
其实小时候儿子很喜欢做手工,三年级之前我还给他买了很多手工材料,他几乎每天都要做一会儿。
但后来因为觉得他应该更专注于学习,所以就把手工材料收起来了。
所以再听到去做手工,儿子也很兴奋。
从那以后,我们一有空就去做手工,在那里他接触了很多手工伙伴,性格内向的他渐渐变得话多了。
不仅如此,儿子在家无聊了,我和老公也会搞一些活动,比如拼图比赛,亦或是搭建大赛。
没想到儿子因此发掘了自己的搭建天赋,在我们的一顿彩虹屁的猛攻下,暑期的很多时间他都在搭建。
(3)培养探索兴趣
给了大家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议,就是培养孩子的探索兴趣。
很多道理从父母嘴里说出来,孩子不屑一顾,但从探索中习得,可能触及灵魂。
但要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以前我也给他买了一些探索工具,但他从来不碰。
所以,我研究了3个秘诀:
①做孩子喜欢的探索。
以前,我觉得多做科学探索能帮助他增长知识,做自然探索能认识自然,所以完全按照我的经验安排,结果儿子压根不感兴趣。
这次,我让他自己去选探索的方向,他挑选了喜欢的天文探索,果然能投入进去了。
②多尝试比精尝试更重要
以前,儿子做探索时,我总是提要求,每次做完我就问:“发现了什么?这个探索有什么意义?你觉得哪些地方值得注意?……”
每次儿子支支吾吾答不上来,我就觉得他没认真。但实际上,培养孩子的探索兴趣,降低难度才是父母的目标。
量的积累才会形成质变,所以少些要求,多些鼓励,孩子才能体会到探索本身的乐趣。
③家长陪做,建立良好的探索氛围
以前儿子做探索,我和老公就在一边看电视,本来探索就有点难了,再有我们的行为对比,儿子就更不平衡了。
但现在每天到了探索时间,我们就会一起做,看到有趣的地方还会相互分享。
有时候我们还会根据儿子的爱好进行一些小讨论,比如“宇宙到底有没有边界”、“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等,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儿子拼命查资料,试图用更专业的数据证明自己的观点,一来二去就跟他爸较上劲了。
有时候为一个观点,两人翻阅了大量的资料,乐此不疲。
有了这些活动,儿子不再只想着依赖我,虽然他还是会偶尔想亲近我,但有了做手工、探索和其他活动的分流,他真正花在依赖我上的时间大大减少了。
更重要的是,他开朗了,也自信了。
从手工中他收获了友谊,在探索中他收获了大量知识,经过半年的努力,儿子的状态更好了,到现在暑假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我们没再为他过度依赖我而发生冲突。
我觉得,这是我在教育心态和手段上的升级,有了这次的成功,我对儿子未来的教育更加有信心了,这是儿子的成长,更是我的成长。
择校助手,专注10-18周岁叛逆孩子择校。发布者:吴争老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fuyeying.com/archives/4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