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进入初中后,我发现她有些不对劲。
她开始变得异常焦虑,整个人的状态都非常不好。
她每天都在不停地倾诉她的焦虑:
“我好害怕考试,一想到考试我就心慌!”
“我担心我什么都做不好,我是不是很没用啊!”
“我在学校里总是很紧张,感觉喘不过气来!”
……
对于她的这些话,我一开始只觉得她是在无病呻吟,是想逃避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事情。我担心她这样的心态会影响她的成长和学习。
所以,我总是苦口婆心地劝她:“你不要总是这样想,你要坚强一点,这些都是小事情,你要学会克服。你看其他同学都好好的,就你这么焦虑,你得赶紧调整过来……”
然而,让我郁闷的是,无论我怎么讲道理,她都听不进去,她的焦虑症状似乎越来越严重。
她在学校里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回家后也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发呆。我看着心里着急,让她振作起来,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她却无动于衷。
对此,我非常焦虑。本来她就处于青春期,情绪容易波动,加上她又有焦虑症,这样的学习状态持续下去,她的未来肯定会受到影响。
我越焦虑,她的种种焦虑表现就越让我恼火,我忍不住去批评她,这也导致我们之间的关系越发紧张,家里的气氛常常很压抑。
有一次,我让她去参加一个学校的活动,她就像受到了极大的惊吓似的开始哭闹:
“我不想去,我害怕和那么多人在一起,我会很紧张的。你为什么总是逼我做这些我不想做的事情!”
我也很生气:
“你怎么这么胆小,这都是很正常的活动,别的孩子都很积极地参加。我这是为你好,想让你变得开朗一些,你怎么就不明白呢!”
那天我们大吵了一架,谁也不理谁。
从那以后,我们的亲子关系非常紧张,女儿见了我就像见到敌人一样,整个人都很抵触我,我说什么她都不听,天天把我气得头疼。
那段时间,我见人就抱怨女儿不懂事,有焦虑症还不知道努力改变,希望别人能理解我的无奈和痛苦。
直到一件事的发生,让我学会换位思考,才明白我的苦口婆心为什么没有效果。
有一天,因为工作上的一个项目,我在公司被领导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他说我的工作进度太慢,要求我在短时间内加快进度。
从办公室出来,我既委屈又愤怒,这个项目我付出了很多努力,现在却被这样指责,我甚至想过直接放弃这个项目。
愤怒没处发泄,我回家就向老公抱怨:“领导根本不了解实际情况,这个项目本来就很复杂,他还一直催催催,真的太过分了!”
我希望老公能站在我这边,跟我一起吐槽领导,但他听完后说的一句话让我的怒火再次燃烧起来:
“你也有问题啊,你在工作中应该更高效一些,你看你平时做事就有点拖沓……”
这话一出,我狠狠地关上了卧室的门,在之后的几天里,我都不想跟老公说话。
再看到抵触我的女儿,我突然很愧疚,因为我突然理解了她对我抵触的原因了。
我分析为什么会对老公生气,因为我向他抱怨领导,只是想发泄一下情绪,如果他能和我站在同一战线,我的愤怒就会得到缓解。
但他却对我进行说教,这让我的负面情绪无处释放,我甚至把这种情绪转移到了他的身上。
联想到女儿的种种表现,我明白了一切。
作为一个有焦虑症的孩子,女儿每天都在与自己内心的恐惧和不安作斗争。
她要面对学校里的学习压力,还要承受自己内心的焦虑。
当她向我倾诉她的痛苦时,她是信任我的,希望我能理解她,但我却没有做到,反而指责她,告诉她她的感受是不对的。
她的负面情绪无处宣泄,越积越多,她的情绪就像人在“发烧”,如果不及时降温,她的状态就会越来越差,甚至会加重她的焦虑症。
正确的教育不是强迫孩子去改变,而是帮助孩子及时消除负面情绪,让她有足够的信心和能量去面对生活。
理清思路后,我决定认真学习育儿知识,做一个“布洛芬妈妈”,在她需要情绪支持的时候及时出现,帮她排除负能量后再轻松地回归生活。
那么我具体是怎么做的呢?总结起来就是两句话:排除负能量,点燃新希望。
(1)提供温暖的情感支持,是对抗焦虑的良药
父母要学会做孩子情绪的“布洛芬”,当他们感到焦虑和恐惧时,给予充分的情感支持,快速缓解他们的情绪,让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其实这并不复杂,简单来说就是“认同 + 引导宣泄”。
比如女儿说她很害怕考试。
我会先认同:“妈妈理解你的感受,考试确实会让人感到紧张。”
再引导:“妈妈小时候也很害怕考试,每次考试前都会担心自己考不好。我会试着深呼吸,让自己放松下来。”
女儿就像找到了知音一样,开始倾诉:“我也是,我一想到考试就心跳加速,我真的很担心考不好……”
当孩子发现和父母倾诉不仅不会被批评,反而能得到理解和认同,他们就会愿意打开心扉,释放负面情绪。
不要担心他们在倾诉中表达的恐惧和焦虑会让他们变得更消极。因为只有当他们的情绪被压抑、不被理解时,他们才会陷入更深的痛苦之中。
当负面情绪宣泄完后,他们会感到轻松,能够以更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
有时候,女儿因为焦虑而哭闹。
我会及时出现,帮她缓解情绪:“宝贝,不要哭了。妈妈知道你现在很痛苦,要不我们一起去散散步,放松一下心情?”
我的及时出现,很快让她的情绪稳定下来,散步回来后,她的心情好了很多。
当我用这种方式和女儿沟通后,我们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少。在我面前,她变得开朗了许多,愿意和我分享她的感受,她的焦虑症状也有所减轻。
(2)创造“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激发内驱力
给孩子创造“成功体验”,通过一次次的成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不断建立自信,让孩子的内驱力进入正向循环。
但是创造“成功体验”并不容易,因为父母往往容易看到孩子的问题,然后习惯性地批评孩子。
父母首先要调整心态,不要总是盯着孩子的不足,要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表现。
比如:
以前女儿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总是看到她做得不好的地方;她稍微有点进步,我又觉得她进步得不够快。用批判的眼光看孩子,孩子就会失去信心。
但现在,我学会了用欣赏的眼光看她。
比如:
女儿在做手工的时候,虽然做得不是很完美,但她比上次有了进步。我会告诉她:“宝贝,你这次做得比上次好多了,你真的很有进步。”
我们不仅要看到孩子的进步,还要善于创造“成功体验”。当孩子发现自己在某件事情上做得很好时,她就会充满斗志。
有一次,女儿在画一幅画,虽然画面有些凌乱,但我发现她在色彩搭配上很有创意。
我非常高兴地说:“你的这幅画色彩搭配得非常漂亮,很有艺术感呢!”
女儿显然很开心,她笑着说:“妈妈,我也觉得这些颜色放在一起很好看。”
然后她就开始跟我讲她是怎么想到这些颜色搭配的。
感受到我的真心认可,女儿的自信心得到了提升,之后她在画画上更加用心了,画得越来越好。
同样的,我不断地去发现她的优点,比如她在照顾小动物方面很细心,我会说:“你真的很有爱心,小动物在你的照顾下都很健康呢!”
偶尔她在帮我做家务的时候表现得很出色,我会说:“你真的很能干,做家务都做得这么好!”
其实我也不确定哪句话能激发她的自信,但我不断地去发现她的优点,她就慢慢地变成了我口中的优秀孩子。
一开始,她的焦虑症状有所缓解,慢慢的,她对生活有了更多的热情,再到后来,她开始主动尝试新的事物,再后来,她开始给自己设定一些小目标……
她就这样,一步步地走出了焦虑的阴影。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再好的方法,也不能解决所有孩子的问题。毕竟,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即使是双胞胎,也可能有不同的性格,需要的方法也不同。
期望一个标准的方案、一套标准化的育儿流程就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是不现实的。真正有价值、能让人进步的信息,大多需要父母思考和消化。
事实证明,父母拥有“成长型思维”,不断学习,再结合孩子的性格特点,不断尝试、调整、固化,才是有效的途径。
择校助手,专注10-18周岁叛逆孩子择校。发布者:周宏斌老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fuyeying.com/archives/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