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的泣泪自述:恋父的女儿,我该如何引导

一位妈妈的泣泪自述:恋父的女儿,我该如何引导

女儿上初一,开学才2个月,她的行为就开始让我忧心忡忡。

养娃13年,我真是身心俱疲。

小升初结束,女儿对她父亲的依赖越来越不正常。她会过度关注父亲的一举一动,父亲晚归时,她就坐立不安。

每天醒来,她不是想着自己的事情,而是先去看看父亲在不在家,吃饭的时候如果父亲不在,她就没什么胃口。

我尝试让她多和同学出去玩,拓展下自己的社交圈,她嘴上答应得好,结果却根本不愿意出门。

看着她整天围着父亲转,那种依赖的样子,再想到她逐渐变得孤僻的性格,我心里堵着一口气,不吐不快:

“你能不能不要整天只想着你爸爸,你也该有自己的生活!”

女儿闻言,一句话不说,转身就去找父亲,还在他怀里哭了起来。

我心里叹气:再这样下去,她的心理发展肯定会出问题。

想来想去,我决定多带她参加一些亲子活动,希望她能多和其他人接触,而不是只把目光放在父亲身上。

谁知,听到要去参加活动,女儿当即反对:“我不想去,我只想和爸爸在一起,为什么你总是要分开我们?”

我指着她的鼻子:“你看看你现在像什么样子,对父亲的依赖太过分了。其他孩子都在健康成长,就你陷在这种不正常的情感里。你再这样,以后怎么正常生活!……”

女儿的脸一阵青一阵白,最后恨恨地看着我说:“我不管,我就喜欢和爸爸在一起,我谁也不想理!”

后来,女儿不仅没有改变,还变本加厉。

她爸也意识到了问题,开始有意疏远她,可女儿却哭闹不止。

除了和父亲在一起的时候,其余时间她都闷闷不乐。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

开学后,第一个月老师就找我谈话了好几次,说她在学校不合群,不跟同学们交流互动,就自己一个人待着。

老师的教育沟通,也没有任何作用。

最后,她直接跟我摊牌:“我不想和其他人接触,我就想和爸爸在一起,你要是逼我,我就不理你了!”

我也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干着急。

从那以后,我整夜整夜失眠。有时候想干脆算了,生出这样的女儿是我倒霉,她自己选的路,有她后悔的一天。

可理智告诉我:如果赌气放弃她,我早晚也要后悔。

但女儿的恋父情结如此严重,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帮她了!

恋父的孩子,要么孤僻,要么心理扭曲

再不解决,这个家庭就岌岌可危了。

在详细了解后,我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我在家庭教育中,没有处理好父女之间的关系边界。

我讲到好几件事:

有一次,父亲和女儿在客厅里亲密地聊天,我看到后心里很不舒服,就冷言冷语地说:“你们俩天天这么黏糊,像什么样子。”

然后又教育女儿:“你都这么大了,要学会独立,不能老是缠着你爸爸。”

我的这些话,让父女俩都很尴尬,也破坏了家庭的和谐氛围。

还有一次,女儿和父亲一起出去买东西,回来的时候有说有笑。

我看到后,觉得女儿对父亲的依赖又加重了,就教育女儿:“你不能什么事情都和你爸爸一起做,你要有自己的朋友和生活。”

在我眼里,女儿对父亲的正常情感表达都被我视为过度依赖,我总是试图去纠正。

我指出女儿的问题,本意是希望她能独立成长,及时纠正这种不正常的情感。

但我没有采取正确的方式,没有尊重和理解,会让女儿在“家庭氛围”中备受打击,给自己打上“我只喜欢爸爸,其他人都不好”的标签,内心能量不足,成为“心理扭曲”一族。

“心理扭曲”的孩子在社交时会充满抵触情绪,认为“反正除了爸爸,其他人都不可靠”,于是,她们放弃和其他人的交流,选择封闭自己。

正如上文中的女儿,看似只是对父亲过度依赖、不合群。

实则是生活中遭受我太多的干涉和不恰当的引导,内心能量基本耗尽,进入青春期后就成为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于是更加执着于和父亲的特殊情感。

说白了,不是孩子故意恋父,是因为她们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没有建立起健康的人际关系。

好在,我的及时醒悟成功挽救了女儿。

明白自己在教育上的错误,我后悔不已。

我下定决心,先改变自己,再改变孩子。

结合孩子的情况,我让自己分3步走。

1、建立健康家庭关系,明确亲子之间的边界

2、转化思维模式,把“硬话”变“软话”

3、固化成果,让短期成果发挥长期功效

在我的努力下,成果是显著的。

首先,我向女儿和丈夫真心道歉:

“女儿,妈妈最近才知道自己犯了错。以前,我没有处理好你和爸爸之间的关系,总是干涉你们的互动,希望你能独立,却没想过这种方式会给你造成多大的伤害……老公,我也不该让家庭氛围变得这么紧张。”

我说了很久,女儿和丈夫都没有说话,但我能感觉到气氛有所缓和。

我把自己的诚意表现在行动上:不再随意干涉父女之间的正常互动;尊重女儿的情感需求,让她在适当的范围内和父亲相处。

我不再因为女儿对父亲的依赖而责备她,而是改变家庭氛围。

我和丈夫一起组织家庭活动,邀请女儿一起参与。活动中,大家都很开心,再也不似以前的紧张气氛。

遇到有趣的电影,和女儿一起观看。

周末去哪里玩、玩什么游戏……在这些小事上,我们都会询问女儿的意见。

【在小事上给孩子做主的权利,会让孩子获得掌控感,体验被尊重、被爱,更是家庭关系的重要黏合剂】

随着家庭关系的逐渐改变,惊喜发生了。

有一天,女儿突然问我:“妈妈,我知道我之前太依赖爸爸了,我也想有自己的朋友,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做……”

女儿的话让我既吃惊又心疼,我赶紧抱住女儿,告诉她:“别怕,其实交朋友很简单。你可以从和同学们分享一些小零食开始,慢慢打开心扉。爸爸妈妈会一直在你身边支持你!”

【孩子向父母表明担忧时,切忌说教,要为孩子提供实际的建议,帮孩子建立信心】

第二天,女儿主动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小零食,还和她们聊了几句。

看到这,我非常高兴,但更怕她只是一时兴起,不过我很快调整好状态。

【孩子刚开始改变时,可能会有反复,父母要保持耐心,持续鼓励】

下午放学回家,女儿和我讲了她和同学们的互动,虽然只是简单的几句话,但我还是表扬了她:

“你今天做得很棒,已经成功踏出了第一步,妈妈为你骄傲。希望你明天能和同学们有更多的交流!”

【把孩子的进步用“好话”表达出来并放大,孩子会为自己的进步欣喜,产生继续努力的动力】

女儿听完很高兴,还给了我一个拥抱。

第三天,女儿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了作业,虽然她还是有点害羞,但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晚上,丈夫回家后,我把女儿的进步告诉了他,丈夫也表扬了女儿:“女儿,你越来越棒了,爸爸为你感到高兴。”

丈夫这个“重要人物”的认可,让女儿的积极性被大大提升。

渐渐地,女儿开始和同学们一起出去玩,她的社交圈越来越大。

初一下册,女儿在学校已经有了一群好朋友。

一学期下来,她的性格变得开朗了很多,和父亲之间也保持了健康的亲子关系,更重要的是,她越来越自信,对生活充满了热情。

如今,孩子正在读初二,她已经成为一个阳光、开朗的女孩,对未来,孩子充满期待,活力满满。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再好的方法,都不能够解决每个孩子的问题,毕竟,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即便是双胞胎,都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性格,需要的方法也就不一样。

渴望一个标准方案,一套标准化的育儿流程,养出优秀的孩子,是不现实的。真正有价值、能让人进步的信息,大多需要父母思考和消化。

事实证明,父母拥有“成长型思维”,不断学习,再结合孩子的性格特点,尝试、调整、固化,才是有用的途径。

择校助手,专注10-18周岁叛逆孩子择校。发布者:吴争老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fuyeying.com/archives/4611

(0)
吴争老师吴争老师
上一篇 3天前
下一篇 3天前

相关推荐

  • 女孩心灵如 “娇花”:应对恋父问题,做好这 2 点重拾独立与成长

    女儿上初中后,我才突然惊觉,小学对父亲有过度依恋的孩子,初中必然出现情感困扰。 因为我女儿正是这样演变过来的。 上小学后,女儿的表现让我有些担忧。她很机灵,但心思不完全在学习上,整天都想着怎么能和父亲多待一会儿。 所以在每天晚上的学习时间,她就各种找借口,想办法亲近父亲。 比如一回家,要先找父亲抱抱,说“在学校一天好想爸爸啊。” 看似很正常的父女亲情,但只要…

    3天前
    00
  • 儿子出现恋母情结,我做了3件事,一个月后他没再过度依赖了,简单有效

    每次儿子跟我相处,我就心里慌慌,因为他又要开始上演过度依赖我的戏码了。 一起床,儿子就粘着我要抱抱,美其名曰想亲近妈妈。 其实大家都知道他就是有恋母情结,只要我在他身边,想让他独立些就难如登天了。 所以我三令五申,让他要学会独立,但这也挡不住他要时刻和我在一起的决心。 他开始变着花样亲近我,各种哀求保证只是在旁边待着不打扰我,又是发誓又是写保证书的,看着可真…

    3天前
    00

联系我们

微信号: Jylc-zxzs

邮件:pnhzzxzs@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 9:30-10:30

关注微信
家长您好,您可以移步微信公众号:叛逆孩子择校助手,查看附近正规的学校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