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拿女性内衣内裤,有“恋物癖”的孩子家长应该如何引导?

偷拿女性内衣内裤,有“恋物癖”的孩子家长应该如何引导?

恋物癖的孩子,会有哪些行为表现呢?

促使发生这种行为的都有哪些原因,以下用一个曾经患有恋物癖男孩的自述形式展现:

我是一个自卑内向的男孩,朋友不多,不擅长人际交往,但是非常乖,很懂事。

初一的那年暑假,我去姨妈家玩。一天傍晚,表姐在浴室里洗澡,当时她把换下的内衣裤、丝袜等物品散乱地放在浴室外的盆子里。

当我看到这些女性私物时,我内心就涌动着一股不能言说的兴奋感,眼睛忍不住盯在那些东西上面。

表姐洗完澡后,我立刻回到客厅看电视。表姐比我大六七岁,一向把我当成小弟弟,我也很喜欢她。

我们之间比较亲密,不拘小节。表姐从浴室出来后,径直坐到了我的旁边。表姐原本就挺漂亮,刚洗过澡的身体散发出淡淡的芳香,薄薄的睡衣下面,我能隐约看到她丰满的胸部……

忽然,我从心底涌起了一阵冲动,脑袋像充血了一样,感到既紧张又兴奋。晚上,我偷偷把表姐的内衣揣在口袋里,然后走进洗手间,认真地观察这些性感私物,看着看着,我忍不住用表姐的内衣手淫。

从那以后,我对女人的内衣特别感兴趣。我们小区的院子里经常晾晒着精致的女性内衣,每当看到创门时,我的内心就有一股按捺不住的冲动,见四周无人,我就偷偷把那些内衣取下来,揣在口袋里拿回家。

后来,我经常偷人家晾晒的内衣,其中有几次被人发现了,大人觉得我不正常,父母也责骂我,我被逼着向父母发毒誓改掉这个行为。

可是我做不到,每当我看到女人的性感内衣时,我就仿佛着魔一般,无法控制自己。

一天傍晚,我去女生宿舍找同学。在走廊的窗户上,我看见几件非常性感的小内裤,当时我趁四周没人,把内裤偷走了。

没想到,我的这一行为被走廊里的监控摄像头拍了下来,老师狠狠地批评了我,同学也知道了我的丑事,我羞得抬不起头,觉得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丧失得干干净净,于是我只好转学。

案例中的男孩喜欢搜集女性内衣、丝袜,在看到这些物品时,就会条件反射式地产生性兴奋,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恋物癖”。

恋物癖是以没有生命的女性内衣物作为激发性兴奋和性幻想的对象,并将其视为做爱的对象,以获得性满足。

由此可见,恋物癖只是一种“变异的性行为”,而不是性变态。

有些父母见孩子有恋物癖,就责骂孩子“变态”,这种评价并不恰当,是有辱孩子人格的。

一般来说,恋物癖是从青春期发展起来的。它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例如,偶然间见到性感的内衣物时,产生了性兴奋和性幻想,下次他就会重复这个过程,久而久之,物品与性满足之间就产生了条件反射。

恋物癖是一种性倒错疾病,其特征是无法克制异性衣物的诱惑,其患者大多为男性,而异性衣物多为女性内衣裤、文胸、丝袜、装饰品、化妆品等,这些都是患者的迷恋物。

恋物癖患者在偷盗女性内衣裤等物品的同时,不仅会给女性带来压力,也会给自己带来压力,因为一旦被人发现,就会严重影响个人的声誉和学习生活,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有的患者甚至因无法承受压力而走上绝路。

另一方面,这类患者往往伴随着过度手淫,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性功能的减退,甚至出现早泄、阳痞等病症。因此,如果发现孩子有恋物癖,一定要及时治疗。

除了借助专业的机构来治疗恋物癖,父母也可以通过相关的努力帮孩子戒除恋物癖。

方案一:对陷入恋物癖的孩子表达理解和关爱。

很多父母发现孩子有恋物癖时,往往会粗暴地斥责,把孩子的行为归结为“偷窃”“品德败坏”,给孩子扣上一顶大逆不道的帽子。

殊不知,孩子陷入恋物癖,他也非常烦恼和痛苦,也非常自责和惭愧,而且背负巨大的精神压力。可以说,他也是一个受害者。

因此,父母应该对孩子表达理解,并对孩子多一些关爱,安慰孩子,疏导孩子心中积压已久的负面情绪,当孩子感觉得到了父母的理解,他更愿意敞开心扉,讲述自己内心的痛苦,这对戒除恋物癖是非常重要的。

方案二:营造好的环境,避免孩子受到不良刺激。

不可否认,孩子染上恋物癖,与家庭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在有些家庭中,母亲在孩子面前不太注意生活细节,穿着过于性感露骨,甚至在孩子面前穿内衣。

尤其是在家里随意乱放内衣物,比如,把内衣物放在沙发上,放在洗手间里不及时洗。在这种环境的刺激下,青春期的男孩就可能对女性内衣物产生兴趣,可能形成恋物癖。

因此,父母千万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避免孩子受到不良刺激。

方案三:找专业的心理医生

专业的心理医生会通过一些方法,引导孩子回到正常的状态,拥有健康的心理,比如:认知领悟疗法、暗示疗法、厌恶疗法等等 。

认知领悟疗法主要是通过让患者回忆儿时的生活条件和家庭因素,分析出发病根源,给孩子讲解正常的性心理发育过程 ,使期了解正常性心理与变态心理之间的区别,并意识到性爱关系只能发生在人与人之间,恋物是一种变态与不成熟的性心理表现,是成年人采取了儿童的性乐方式,是十分幼稚和愚蠢的。

暗示疗法主要是通过患者自我暗示,达到目的疗法,具体要咨询医生,这里不做过多详解。

父母除了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业以外,更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形成亲密的亲子关系,并学会帮助孩子减轻各种压力。

比如,不要在学业方面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孩子在学校犯错误不要一味地指责甚至打骂,而要先给予安慰保护孩子,减轻他们的压力,回到家里后再详细了解情况,给予恰当地处理。

择校助手,专注10-18周岁叛逆孩子择校。发布者:吴争老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fuyeying.com/archives/4609

(0)
吴争老师吴争老师
上一篇 3天前
下一篇 3天前

相关推荐

  • 孩子“恋物癖”?教你 3 招搞定

    成长是每个孩子的必经之路,而这段路难免会出现一些波折! 从孩子 10 岁开始,我发现他出现了一些异常行为。他开始对一些女性的衣物产生特殊的兴趣,比如经常偷偷藏起我的丝袜和内衣,我震惊又惶恐,家里的氛围变得十分紧张,每次我看到他这样,内心都如被重锤敲击一般! 而他的这种行为也让他在学校里变得孤僻,同学们开始对他指指点点。我焦虑、困惑,对他的未来充满担忧! 10…

    3天前
    00
  • 女儿出现恋物癖后我才后悔:忽视她的心理需求,是我这辈子最愚蠢的决定

    我和老公都是普通工人,学历不高,努力奋斗半辈子,连买一套小房子都困难。 知道曾经的同学在城里扎根,有体面的工作,我就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女儿培养好,以后别跟我们一样吃苦。 所以从她小时候开始,我就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物质保障上,却忽视了她的心理世界。 女儿一直都很乖巧,也没给我们惹什么麻烦。但在她逐渐长大的过程中,一些奇怪的行为开始出现了。 有一次,我在整理她的…

    3天前
    00

联系我们

微信号: Jylc-zxzs

邮件:pnhzzxzs@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 9:30-10:30

关注微信
家长您好,您可以移步微信公众号:叛逆孩子择校助手,查看附近正规的学校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