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社交恐惧”正毁掉你孩子的开朗,把他变得孤僻、胆小、抗拒社交……

儿子 11 岁,上 5 年级,正是应该和小伙伴们愉快玩耍、尽情享受童年的时候,但他却变得孤僻胆小,最近有了抗拒社交的苗头,一提到和其他人接触,就臊眉耷眼,活像魂被抽走了。

实在太让人头疼了!

2 年前邻居家的孩子在社交场合超有活力,积极参加各种聚会,和不同的人都能愉快地聊天互动。

但我家这个呢?

一点社交的热情都没有,有一次我问:“你不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吗?”

他回:“没什么好玩的,我不想去。”

我气得不行,同样的年龄,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晓得积极社交,自己家的却根本不把和他人交往当回事呢?

更糟糕的是,他这种抗拒社交的心态深深影响着他的性格发展。

比如在学校里,同学们主动和他说话,他都是应付几句。

有时候同学们邀请他一起参加活动,他总是找借口拒绝。有些活动明明很有趣,但他就是不想参与。

我很生气,三番四次跟他讲道理:“别总是拒绝和别人一起玩,多和大家在一起,你的生活会更丰富。”

但他不为所动,该怎样还是怎样。

我也试过让他多和邻居家的孩子接触,我在旁边引导他们一起玩游戏,可他全程坐立不安、双眼无神,结果可想而知。

不仅如此,只要在学校完成了和同学必要的交流,再想让他主动和别人说话就难如登天。

他总是有理“在学校我都和同学说过话了,为什么还要我和别人交流!我不想!”

能让他提起兴趣的,只有自己一个人待着。

只要一放学回家,他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其实我觉得一个人待着也行,但后来才发现他在房间里只是发呆!

为此我强制要求他多和家人交流,强硬地让他每天必须和家里人分享学校里的事情,结果他和我们说话更敷衍了,一边说一边心不在焉,活生生把简单的分享变成了一种折磨,这样就可以尽快结束交流回到自己的世界了。

不仅如此,他经常有意无意地跟我抱怨“不想和别人打交道了,好烦啊。”

甚至为了避免和别人接触装病。

其实,每天我下班也很累了很想休息,为了他我强打精神,但我的付出他看不到,甚至觉得我讨厌。

有时我就想:干脆不管了,他想怎样就怎样。以后大了,在社会上吃了亏自然晓得后悔。

但生气过后,我还是希望能找到拯救他的办法。

于是,我开始学习儿童心理知识,看了很多书,还有专家分析的视频后,我终于明白儿子变得孤僻不社交的真正原因了。

我曾在学习中遇到一个词叫“社交恐惧”,而这就是儿子的病根。

什么是社交恐惧?

父母过度保护孩子,限制他与外界的接触,长期的过度保护像茧子一样把孩子包裹起来,让他害怕与外界交流,逃避社交。

孩子的勇气、自信、热情被逐一“消磨”,成为毫无社交欲望、贪图独处的人。

我就像被雷劈了一样醒悟!

是呀,一开始儿子不是这样的。

一二年级,儿子很开朗,和同学们相处也很愉快,那时的他经常兴高采烈地和我分享他和小伙伴们的趣事。

但我却很焦虑,总有一种外面世界很危险的担忧。

我觉得一二年级的孩子还小,重点要保护好他,避免他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

为此,我费劲心思。

周末,我不让他参加外面的活动,只让他在家里玩我觉得安全的玩具。除此之外,也不让他和不太熟悉的亲戚朋友接触,就怕他受委屈、被欺负……

每天放学后,我除了监督他完成作业,还不让他和同学在外面多待,只让他赶紧回家……

我觉得自己为儿子殚心竭虑,却一次次忽略儿子“我想和同学们多玩一会儿”的诉求。

我剥夺了他的社交机会,把自己的担忧强加在他身上,不断地限制他、约束他、干涉他,一步步消磨了他的自信、热情,消弭了他社交的动力。

我悔不当初。

其实,教育必须有大局观,父母不应该把眼光只放在避免危险上,而要着手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帮孩子建立社交自信,点燃他的社交内驱力。

一个有自信、有热情的孩子,不用父母催,他们都会主动和别人交流互动。

那具体该怎么做呢?

(1)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重聚孩子的社交热情

健康的亲子关系,父母会很聪明地跟孩子站在统一战线。孩子信任父母,才会配合,才会有把自己变好的动力。

所以我的第一任务就是重建亲子关系。

这对我来说非常困难,长期以来养成的限制习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改掉的。

尤其是看到儿子孤僻不爱和别人接触时,我总想劈头盖脸地批评他一顿。

但我知道,这只能在行为上约束他,管得越多,就会把他推得越远。

通过学习我发现:父母在孩子“婴儿时期”是最会教育的,那时父母的爱纯粹不带目的,极具耐心。而且他们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一点小小的进步都被看在眼里。

我决定回归爱的本质。

我忽略儿子的孤僻,带他去游乐园,看到他在游乐设施上开心的笑容,我也会非常开心。

周末,我跟儿子商量后,决定去学习他一直很喜欢但我以前觉得浪费时间的绘画。我则全程陪伴,给他买绘画工具,为他的作品点赞。

……

我好像没做多少事,仅仅是少批评,多陪伴,但儿子的变化却肉眼可见。

他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热情回来了。

更让我欣慰的是,他不再把我当成敌人,超喜欢和我在一起。

有一天晚上我们一起看电影,他突然说:“以前你总是限制我,那时我恨不得离你十万八千里。现在很奇怪,跟你在一起会觉得开心、轻松。”

我知道,亲子关系建立成功了。

亲子关系改善也间接改变了儿子的社交态度。

虽然他还是有点胆小,但在学校里也不再完全拒绝和同学交流,而是尽量友好地回应。用儿子的话就是“我怕不理他们把你气个好歹”。

好吧,虽然是在贫嘴,但至少在让步,在考虑我的感受了。

(2)把社交还给孩子,帮他建立掌控感

我的第二个任务是:把社交还给孩子,帮他建立对社交的掌控感。

把社交主动权还给孩子,在摸索的过程中,犯的错会成为他的教训,获得的成功会成为他的经验,这样才能更好的成长。

所以,我不再安排他的社交活动,而是鼓励他自己做计划,即便有些安排我不认可,但我会选择尊重。

比如一开始,我最不能接受的就是他想邀请一些我觉得不太好的孩子来家里玩,我内心一万个拒绝,觉得他这就是乱整,但还是同意让他试行两周。

结果怎样?

他不仅没有因为和这些孩子玩而学坏,反而因为是他自己的安排,玩得很开心,而且在交流中学会了一些新的东西。

同样的,他还有一个奇葩的安排:在周末他想一个人去小区花园待一会儿,和偶然遇到的小朋友交流。

我生怕他一个人在外面不安全,要么遇到坏人,要么受欺负,毕竟他还小。

但儿子却说:“在熟悉的小区里我可以照顾好自己,而且这样我能自由地和别人聊天”。

事实证明孩子才是最了解自己的。

调整了这个方案后,他的社交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因为他变得更加主动和友好,老师甚至在班会上表扬了他。

在这个过程中,儿子逐渐累积了一些经验方法。尤其是当他安排了,我觉得他做不到,但实际上他却做得很好时,他就会傲娇地说:“你看,我说行吧!”

而这些成就感,又激励着他往后更合理地,用自己的方法安排社交生活。

当然,安排失误更是常事。

这时,父母的监督和引导就非常重要了。

(3)及时监督,合理沟通,鼓励他们调整

人的天性就是有点胆小、怕生的,所以把权力交给孩子时,父母的监督就变得尤为重要,否则孩子只会突破底线,越发放纵或者退缩。

比如儿子计划每周和同学去一次公园玩。

前几次还好,他都能按时回家。但不到一个月,他就开始逐渐放松,从开始的晚回家几分钟,变成 10 分钟,20 分钟。

要是以前,我早就跳脚了。

但现在我不是批评,而是通过沟通稳定他的情绪,引导他思考解决方法。

我不兴师问罪,儿子的情绪就不会对抗。

我询问超时的原因时,他就会认真反思:“就是有点贪玩,觉得多玩一会儿没关系,结果就晚了。”

我立马给予肯定,并引导他解决问题:“你认真反思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找借口,妈妈觉得这一点就做得非常好。那你觉得这能怎么办呢?”

儿子不仅没被骂,反而被夸了,心情非常舒畅,真的很认真地研究起方法:

“晚回家真不好控制,那就让同学提醒我,到时间就回家,这样我就不会因为玩过头而晚回家了。”

他自己找到的方法,自然要努力做到。

由此可见,稳定的情绪,合理的沟通策略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也是父母必须掌握的技能。

而这一个个成功的案例,给儿子带来了莫大的自信,尤其是对社交生活的掌控感,让他焕发着生机。

对社交他不再那么抵触,在被老师表扬几次后,他已经不满足眼前的状态,跟老师保证要和更多的同学成为好朋友。

他不是说着玩的,为此他主动克服胆小,积极参与班级活动。

如今 2 年时间已经过去了,儿子已经变成了一个开朗、热情的孩子。

在社交上,他再也不用我操心,有了自信,自然有强大的行动力。

当然,在这里需要指出,再好的方法,都不能够解决每个孩子的问题,毕竟,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性格特点,需要的方法也就不一样。

渴望一个标准方案,一套标准化的育儿流程,帮自己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这是完全不现实的。真正有价值、能让人进步的信息,大多需要父母思考和消化。

事实证明,父母学习,再结合孩子的性格特点,尝试、调整、固化,才是科学有用的途径。

择校助手,专注10-18周岁叛逆孩子择校。发布者:吴争老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fuyeying.com/archives/4585

(0)
吴争老师吴争老师
上一篇 3天前
下一篇 3天前

相关推荐

  • 有种“自杀式育娃”,叫低情商

    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出现了严重的社交问题! 从孩子小时候起,我和老公就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我们希望他能开朗大方,成为人群中的焦点。 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我们发现他越来越内向。在学校里,他总是独来独往,很少和同学们交流互动。 为了改变他,我对他说:“你要开朗一点,多和同学们一起玩,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朋友!” 但情况并没有好转,老师打电话告诉我们,孩子在学校里甚至…

  • 把儿子养废后才懂:父母给的 “好心情”,才是孩子战胜社交恐惧的法宝

    看到儿子在社交场合的退缩表现,我心里难受得仿佛被重石压着! 儿子上五年级了,正是需要和小伙伴们尽情互动、拓展社交的年纪。 跟别人家孩子在人群中活泼开朗、尽情享受社交快乐的状态不同,他总是唯唯诺诺、逃避社交、毫无自信,我真的快要被愁死了。 其实,儿子很善良,也很有想法,但就是不敢把自己展现在社交场合中,不断在社交小问题上出状况,我想尽办法都没用。 在我看来,他…

联系我们

微信号: Jylc-zxzs

邮件:pnhzzxzs@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 9:30-10:30

关注微信
家长您好,您可以移步微信公众号:叛逆孩子择校助手,查看附近正规的学校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