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眼目睹儿子逃学全过程:家庭教育,最可怕的不是穷,而是内耗

这是一封十万火急的求助信:

儿子今年上初中,已经逃学多次了!

从小,儿子都乖巧伶俐、表现良好。

小学时,他一直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好孩子。

但从初一上学期开始,我焦虑了。

自从他上初中后,就出现了偶尔不想上学的情况。

如果想让他在初中有好的发展,至少要保证按时上学,认真听讲。

可儿子的表现,却让我很不满意。

于是我开始苦口婆心:

“你现在逃学可不行,你得按时去学校啊!

至少要保证每天都去上学!”

可半学期过去了,他逃学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

我更着急了,咨询了一些教育专家后,我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焦急。

初一下学期,儿子逃学的次数更多了。

于是我给他制定了严格的上学计划,每天亲自监督他上学。

儿子很抵触:

“烦死了,每天都这样被盯着!还不如不去上学了!”

我被儿子气得头疼:

“我还不是为了你!

我为了你的学习,付出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

我生你养你,关心你,你就是这样回报我的……”

这招一开始还有点用。

儿子勉强按计划去上学,并向我保证“以后不再逃学”。

但我没想到,过了段时间他又开始逃学:

这次逃学情况更严重了!

我失望至极,把他拉过来质问:

“我这么辛苦监督你,你就这样让我失望!”

至始至终,儿子都沉默不语。

从那以后,儿子变得越来越沉默。

哪怕在家里,也很少和我们交流。

我心里还抱有希望:他应该会慢慢改变的。

可事情的发展让我越发无奈。

他逃学的频率越来越高。

最后,甚至连续一周都不去学校。

那段时间,我整日愁眉苦脸。

心中不甘,想借机刺激下儿子:

“逃学这么久,现在开始好好上学也来得及。

学校里还有很多好朋友在等你。

你努力改变,争取不再逃学,还能有好的未来!”

结果,他还是不愿意去学校,甚至开始躲避我们。

所有办法都用了,最后还是没办法让他正常上学。

如今,他彻底不想去学校了。

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拒绝沟通,吃饭都在房间里。

整天睡大觉,睡醒了就玩游戏,看小说。

房间像杂物间一样。

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如今真是无计可施了!

能看出来,这位妈妈非常焦虑。

亲眼看着原本乖巧的儿子,变得逃避上学。

对谁都是巨大的折磨。

可真相却更残酷。

在这里,我给所有父母一句忠告:

教育孩子,最可怕的不是穷,而是内耗。

研究表明,孩子能量转化比例,决定了行为的最终结果。

比如:

小 A 和小 B 都有相同量级的能量。

小 A 将能量都用在积极面对生活和学习上,他的行为结果就是积极正向的。

小 B 却把 50%能量用于应对压力,形成内耗。

担心去学校被老师批评,怕辜负父母的期待,对学校产生抵触情绪……

最终只有 50%转化成积极行为的能量。

结果不言而喻。

正如上文的案例。

孩子进入初中,面临着新的环境和挑战,本身“压力山大”。

这个过程,孩子需要的是精神支持。

但妈妈却只在意他是否按时上学,还用“每天必须上学”的严格要求来约束孩子。

这就好比给走在泥泞路上的儿子,又加了一道阻碍。

不仅如此,妈妈还给孩子制造负罪感:

用自己付出了多少,来逼迫孩子。

告诉孩子不上学,就是对不起父母。

这无疑成为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孩子在家时不断思考:

去学校要是被老师说怎么办?

妈妈会不会很生气!

我对不起爸妈,我没用!

……

能量被内耗大量占用,积极性被消磨,行为表现自然越来越差。

此时,哪怕一点点外界的压力,都能让孩子选择逃避。

最后:我做不到,我没用,我是个废物!

孩子就这样不想去学校了。

其实,跟不想去学校类似的,还有沉迷游戏、沉迷小说、性格孤僻。

这些都是孩子能量层级太弱,无法应对需求形成的“逃避模式”。

面对这样的情况,父母一定要及时调整。

方法对了,孩子自然会走出逃避。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 3 个方法。

(1)父母给自己减压,就是给孩子内耗做减法

孩子内耗的源头,是父母育儿的焦虑。

觉得孩子不够好,希望孩子能更好。

但父母在给孩子制定严格要求的同时,没有给予相应的引导和支持。

只一味地将期望强加给孩子。

要求孩子“听话”、“上进”、“爱学习”。

然后就没有然后。

孩子没有获得有效的帮助,也没人给予理解。

包袱重,压力大,自然就开始内耗。

所以,想解决孩子内耗,父母要先学会给自己减压。

这位妈妈就做得很好

她罗列一个愿望清单:

儿子按时上学、儿子变得开朗……儿子快乐。

从高到低排列后,她发现:

当她划掉前面的期望,只留最后一个目标时。

她整个人都轻松起来,思路也变得更清晰。

于是,儿子沉迷游戏时,她不再大发雷霆。

更不会因为生气去责骂。

同时,她带儿子去郊外散步。

陪儿子看电影。

带孩子去参加他喜欢的手工活动。

……

妈妈的心态平和,营造着温馨和谐的氛围。

儿子逐渐打开心扉。

他的笑容多了,话也多了。

信任增加了,隔阂逐渐消失了。

(2)目标设定做减法,孩子只有动力没有内耗

亲子关系缓和后,妈妈向儿子提出回归学校的建议。

儿子没有直接拒绝。

两人商量后决定,先试着一周去学校三天。

这个时候,考验的是如何给孩子的“目标做减法”。

什么目标最合适?

孩子稍微努力,就能达到的目标才是最合适的目标。

举个例子:

孩子之前一周都不去学校。

目标定成每天都去学校,是不现实的。

第一阶段的目标应该是先一周去学校三天左右。

目标制定一定要遵循 2 个规则:

期短难度低。

兑现时间短,比如一周,孩子很快能得到反馈。

难度低,稍微努力就能实现目标。

能快速激发他的成就感,建立自信心。

他会越来越有动力。

所以,根据孩子的情况,这位妈妈跟儿子制定的目标是:

每周去学校三天,且在学校能认真听一节课。

对此,孩子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儿子基本完成了这个目标。

他信心大增。

假期,他主动减少玩游戏的时间,开始尝试多去学校。

他慢慢适应了学校的氛围。

在新的一周,他去学校的天数从原来的三天,增加到了四天!

(3)给自己赋能,给孩子赋能,让优秀更优秀

之前,这位妈妈很少夸儿子。

一是觉得这些都是他应该做的;

二是怕他骄傲自满。

但是,通过努力,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

就是内驱力的原动力。

所以,看见孩子的进步,大胆夸出来,是从精神上给孩子赋能。

如今,她这一招用得得心应手了。

儿子帮忙做了家务。

她说:“我儿子真懂事!非常能干。”

儿子玩游戏时间自觉减少了。

她说:“你最近自我管理能力越来越强了,简直太棒了。厉害!”

儿子开始愿意去学校了。

她说:“你今天能去学校,真的很勇敢,快和我讲讲在学校的感受。”

……

反正夸奖的宗旨就是:

具体到行为,真诚且直接。

就这样,这位妈妈三管齐下,孩子在一段时间后慢慢回归了学校。

这次他充满热情。

上学的积极性就这样一点一点慢慢提高。

当然,他也有遇到困难的时候。

比如和同学相处有些问题。

但她不再逼孩子,而是想办法帮孩子缓解压力。

让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

有了她的支持,这些问题逐渐被解决。

最后,儿子在学校的表现越来越好。

育儿之路漫漫。

父母拼命武装教育手段。

把孩子的能量灌得满满的。

在遇到困难时,他们才有逆流而上的勇气。

父母,永远是孩子教育最好的托底。

择校助手,专注10-18周岁叛逆孩子择校。发布者:周宏斌老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fuyeying.com/archives/4569

(0)
周宏斌老师周宏斌老师
上一篇 3天前
下一篇 3天前

相关推荐

  • 儿子逃学后,我惊醒:“摘果教育”,是毁掉内驱力最毒的武器

    儿子逃学了。 那天,我如遭雷击。 我是一名老师,在教育领域耕耘多年,教出过许多成绩斐然的学生。 所以,对于儿子的教育,我向来信心满满。 让儿子考上双一流大学,一直是我的终极期望。 从教 12 年,我深知好成绩的取得,除了靠智力,更靠良好的习惯。 因此,从儿子开始上学起,我就为他精心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 周一到周五,除了完成学校作业,还要做 1 篇计算练习、…

  • 孩子疯狂逃学逃课、不学习、摆烂对抗!别再“吼骂打”了,试试我这3招,都说管用

    最近,有很多家长跟我求助,说孩子逃学逃课成瘾,一到上学时间就找各种借口不去学校,完全管不住。 不是在街上闲逛,就是躲在某个角落发呆、看闲书。 经常一整天都不见人影,对学习完全是放任状态,天天跟他讲道理,说: “学习很重要,现在不努力,以后没本事。” “逃学逃课是不对的行为。”1 …… 但孩子都无动于衷。 打、骂也不行,孩子现在长得比我还高还壮,在气势上根本吓…

联系我们

微信号: Jylc-zxzs

邮件:pnhzzxzs@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 9:30-10:30

关注微信
家长您好,您可以移步微信公众号:叛逆孩子择校助手,查看附近正规的学校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