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走出敏感多疑的心理,只需要简单三步。
很多男孩小时候,你怎么批评他,过了一会儿他就像没事一样,而当他们进入了青春期,你说他几句,他可能几天都不开心。
为什么男孩进入青春期后,变化如此之大呢?
因为青春期的男孩容易敏感多疑,这是青春期正常的心理。
我在小学时品学兼优,可是升入初中后,由于班里优生云集,我的成绩徘徊在中游。我很想奋发向前,但是努力了大半个学期,也没见到什么成效,因此,我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我的成绩不升反降,妈妈看着很着急,就对我说:“你的成绩不升也就罢了,怎么还往下滑呢?你怎么这么蠢呢?”听到妈妈说这,我沮丧至极,心情坏到了极点,心理压力更大了。
有一次,班主任召开班会的时候,在没有点名的前提下说了这样一句话:“班里有些同学学习很努力,但是不懂得找方法,这种埋头苦学的方法是不行的,一定要把脑子放灵活一点,多总结一些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听了班主任的话,我觉得他就是在说我,是在暗示我学习方法不当,脑子很笨。
就这样我的成绩一直恶性循环下去,直到我上课时已经完全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了,老师喊我谈话,我才知道,其实班主任每期班会,都会说同样的话,目的不是为了针对哪个同学,而是为了激励同学们,如何更轻松的提高成绩。
而至于为什么一到青春期,就有很多男孩子变得敏感多疑呢?
(1)生理原因
青春期男孩对自己的身材、相貌、身体素质等非常关心,如果身材肥胖,长相不好,比如,脸上有很多青春痘或身材太矮,一旦别人提到胖、痘痘、矮等话题或字眼时,他们就会疑心别人是在嘲讽自己,于是情绪就会波动,甚至对说话者产生恨意。
(2)以往过失
在成长的过程中,谁都会有一些不光彩的过失,比如,偷窃、赌博、打架、早恋等,这些不良行为使他们曾经一度感到受侮辱和歧视;精神上受到过严重的挫折,导致他们心理敏感。尽管这些事情已经过去,但是当别人提起这些事情时,他们依然会感到受伤害,认为别人是故意的。
(3)家庭原因
孩子处于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比如,父母离婚、家境贫困等,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情感上缺少安全感,经济上缺少支持,面临着双重压力。对于家庭关系和谐、经济状况良好的家庭的孩子,他们会产生强烈的不满甚至憎恨,同时又害怕别人看不起他,因此很容易变得敏感多疑。
敏感多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心思细腻的表现,也是自尊心强、对自己期望高的表现。
孩子原本自我感觉良好,却不谨慎被人冷言冷语地说了一句不中听的话,对自己的认同感就会大打折扣,觉得自己并不是想象中那么优秀,这样他就会产生失落感,情绪就会起伏不定。
因此,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时,要注意维护孩子的自尊心,说话要注意措辞,千万不要随随便便责骂孩子、嘲讽孩子。否则,可能会加重孩子的自卑感。
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昵?
方案一:让孩子学会把别人往好的方面想。
青春期的孩子敏感多疑,主要表现就是不信任别人,认为别人对他有意见,认为别人看不起他,认为别人故意伤害他,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
因此,解决孩子敏感多疑的问题,关键在于让孩子学会信任他人,把别人往好的方面想,而不能总是想着别人有多坏。
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在这个世界上,心地善良的人还是很多的,心怀恶意的人毕竟是少数。
多给孩子讲一些善行故事,让孩子感受到人间的大爱,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友善,使孩子认识到人世间的美好。这对他们建立起对他人的信任是很有帮助的。
方案二:强化孩子的优点,使孩子悦纳自己。
孩子敏感多疑,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本身不够自信。当这种不自信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时,他就很容易产生敏感多疑的心理倾向,甚至使自己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之中。
因此,帮孩子建立起自信,是消除孩子敏感多疑心理的重要一环。父母可以经常肯定孩子、表扬孩子的优点,夸奖孩子好的行为表现,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优秀。
同时,父母还可以经常与孩子讨论自信的话题,跟孩子讲一些有关自信的名人故事,使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加强,使他能够客观地看待自己、取悦自己、欣赏自己。
方案三: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暗示和指导。
有个男孩在郊外游玩时,饥渴难耐,就喝了一口溪流里的水。回家之后,他觉得肚子发胀,这种症状持续了一个月之久。他固执地认为自己喝水的时候把青蛙喝进了肚子里。
这是多么荒唐的猜测,父母觉得这是不可能的,对他说:“就算喝进了青蛙,也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啊!”
可是无论父母怎么解释,怎么安慰,男孩始终寝食不安。
无奈的父母只好带男孩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了解情况后,让男孩张开嘴巴,闭上眼睛,使劲地往外吐气。
与此同时,心理医生不断地说:“好,加油,好,马上就把青蛙吐出来了,再加把劲。”
男孩闭着眼睛用力地吐,过了一会儿,心理医生啊了一声,说:“青蛙吐出来了。”男孩睁眼一看,果然发现托盘里有一只青蛙,顿时心情轻松了很多。
当然,那只青蛙绝对不是男孩吐出来的,而是心理医生事先放好的。
从那以后,男孩的肚子再也没有不舒服的感觉了。
敏感多疑的男孩感觉肚子不舒服,其实完全是一种心理作用。聪明的心理医生通过积极的暗示,把他心里的“青蛙”弄出来,彻底打消了他心中的那个疑虑。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面对敏感多疑且固执己见的孩子,父母可以多给他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对解决问题会有很好的效果。
择校助手,专注10-18周岁叛逆孩子择校。发布者:周宏斌老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fuyeying.com/archives/4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