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知错就是不改,可能是家长的教育方式出现问题

最近,和众多家长讨论了一个问题:同样是犯错误,孩子的表现却各不相同。

1. 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2. 意识到错误却不愿意承认;

3. 承认错误却不改正。

虽然孩子们在面对所犯错误时的表现不同,但由于家长一向对待错误的方式,都让孩子们进入了“心安理得”效应中。

一、什么是心安理得效应?

“心安理得效应”是指:在采取了一个积极的行为之后,人就会心安理得地松懈下来,不再去做另一个积极行为。

从教育心理上来说,当孩子犯了错误,如果成人采用批评、指责、唠叨、惩诫甚至体罚的处理方式(在成人看来是积极的教育行为),那么孩子觉得已经被批评过、被责罚过,于是会心安理得地松懈下来,无论这个错误是否被真正认识到,他都不会为这个错误再去做进一步的反思(另一个积极的行为)。

为什么被打了还不改正这些错误呢?

正是因为心安理得效应:已经挨过打了嘛,所以犯的错误已经打过去了。

至于为什么要犯这样的错误,犯这些错误会对自己有什么影响,对他人有什么影响,未来会怎么办,对不起,这些思考是另一个积极行为,因为挨打过了,所以这个积极行为也不必再做了。

二、心安理得效应中止孩子对错误本质的认知,更糟糕的是给孩子带来长期负面后果

常常有家长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罚得重孩子才能记得住,下次才不会再犯。

是的,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才让家长常常以简单的惩罚方式来对待孩子的错误。

如果家长希望孩子因为惩罚的疼或羞辱而不去做那件事情,往往是会达到目的的,但是这样的疼或羞辱让孩子学会了什么呢?

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简·尼尔森提出:孩子在被惩罚的时候,通常会有四种决定:

1. 愤恨:“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 报复:“现在我打不过你,我迟早要打回你。”

3. 反叛:“我偏要对着干,让你不舒服。”

4. 退缩:“我偷着干,绝不让你抓到”或者低自尊“我就是个坏孩子。”

三、用错误管理法则帮助孩子走出心安理得效应,并且培养“我能战胜错误”的自信

如果不用惩罚的教育方式,不让心安理得效应中止孩子对待错误本质的认知,那么家长可以用什么方式帮助孩子呢?

用错误管理三个法则可以帮助孩子更多地关注错误本身,并且培养孩子“我能战胜错误”的自信。

1. 错误管理法则一:列他人的错误清单

孩子犯错误,不外乎是缺乏必需的知识、缺乏必备的技能或者是缺少相应的判断能力。

所以帮助孩子收集一份“错误清单”——他人的错误清单来帮助孩子学习相关知识、提升技能和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样的清单可以包括:

*安全知识,最好是孩子在学校见到、听到、学到的案例,让孩子写下来,请他教给家长,其实在教的过程中他就增强了相关的意识。

*规章制度,有哪些同学在学校违反过什么样的规章制度,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可以请孩子写在他的“清单”里,家长在倾听孩子讲述学校故事的时候,其实孩子多了一次通过他人的错误学习的机会。

*学习失误或者竞赛失利故事,依然是发生在其他同学身上,让孩子通过他人的教训学习。

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

第一个是:负面信息更容易被人记住,所以用“他人错误清单”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更容易促使孩子采取行动。

第二个好处是:因为这份清单里记的都是别人犯的错,孩子更容易看出毛病在哪。

如果列的不是“他人的错误清单”,而是“我的错误清单”。

那么孩子就得跟“被指责”的感受做斗争,他会不断地告诉自己:

“这些根本不是错误,只不过是运气不好,没有注意到,没有把握好……”

所以一个智慧的家长往往会引导孩子从他人的错误(而不是孩子本人)中汲取教训,以改进日后的行为,这样做可以避免孩子因挨批评而心生怨恨。

而老师们则可以把往届学生犯的错误整理成一分“避免错误”清单,给现在的学生参考,往往孩子们认为自己不会做这些“蠢事”而避免重蹈覆辙。

2. 错误管理法则二: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

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并非“列他人的错误清单”法则一的简单并列项,即不是“列本人的错误清单”。

通常家长特别希望消灭孩子的错误,因为错误会妨碍学习进度,改起来费时费力,让孩子不自信,给周围的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然而这样看似有道理的想法往往是把错误看作失败,而不是指向成功的路标。

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的“错误管理”有两个要素:

第一个:督促孩子积极地投入到“要学的内容”中去,主动摸索,这样做的用意就是让他犯错,让他知道错误可能会出现在什么地方,又是怎样发生的。

只有自己体会过才有切身感受。

第二个:家长引导孩子如何用最好的方式去面对错误,就是让孩子知道,一旦出现错误,哪种心态能够帮助他进步。

具体说来,就是家长在给反馈的时候要运用正确的方式,比如:

“犯错误是自然的,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

“犯的错误越多,学到的东西越多。”

“你觉得这些错误会提示你,还有哪些东西需要学?”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带着积极的心态给孩子回应,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而不是责备的机会;家长是善于利用错误的引导者,而不是到处纠错的猎人。

3. 错误管理法则三:关注解决方案

很多时候,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常常追究是什么原因,是谁的责任,其实就是在寻求责备。

如果希望孩子能够正视错误,并培养“我能战胜错误”的自信,最好的办法是关注解决方案。

小欣姐姐和小余妹妹在客厅里玩,两人闹起来,追着就把桌边上的花瓶碰掉到地板上,花瓶碎了,花和水洒了一地。

如果妈妈要追究:“怎么回事?谁干的?”

姐妹俩一定会争先恐后:

“是妹妹碰到的!”

“是姐姐推我的!”

“是你先抢我的!”

……

最后这件事一定会闹个不愉快地收场。

关注解决方案的做法是:

家长会引导孩子们:“花瓶碎片满地都是,花和水都在地上,现在需要做些什么呢?”

估计孩子们会想到要收拾,需要的不过是准备工具和分工而已。

收拾妥当之后,大家可以一起讨论,花瓶应该放在什么地方比较合适,或者讨论哪种材质的花瓶比较适合,孩子们玩的时候,怎么做能够不损坏物品。

这样的一个过程,孩子们的承担责任的能力培养起来了,观察能力培养起来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起来了,判断问题的能力也培养起来了。

让孩子们关注于事情本身,去直面错误,而不是用责备批评、纠正错误地态度去阻碍孩子认识错误的本质,这一点对孩子们的成长很重要。

择校助手,专注10-18周岁叛逆孩子择校。发布者:唐芮溪老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fuyeying.com/archives/4354

(0)
唐芮溪老师唐芮溪老师
上一篇 4天前
下一篇 4天前

相关推荐

  • 孩子使用暴力把我折磨疯:“强势专治”才是解决叛逆的硬道理

    13 岁,真是一个恐怖的年龄,从这一年起儿子变得脾气暴躁、油盐不进、好赖不分,跟他相处的每天都是折磨。 下面是我跟他周六的一天。 早上 11 点,儿子在我三催四请中终于起床,睁眼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始乱发脾气,一边摔东西一边吃早餐。 我提醒他周末有家务要做,吃完饭赶紧帮忙,下午还要去上兴趣班,早点做完就能安心玩了。 但他根本不听我的话,直到我第三遍问“听到了吗”…

    4天前
    30
  • 中学生孩子因为学习压力过大导致的厌学该如何处理?

    本方案针对于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父母强压下,孩子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的逃学厌学行为,帮助父母通过平时的教育来疏导孩子的这些问题,让孩子重新找到学习的兴趣、舒缓学习带来的压力。 现在不少父母都在给孩子学习上重重施压,有的父母要求孩子数学考多少分,语文考多少分,英语考多少分,甚至有的父母早早就给孩子定下了要考哪所大学。 过分加压会使孩子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 从而会使…

    4天前
    20
  • 孩子内驱力爆发,你只要每天给她贴“学霸标签”就够了

    女儿今年15岁,正在读初三。我从未料到,曾经温馨和睦的家,会因女儿沉迷网络小说,变得混乱不堪!小学时,她虽不算勤奋好学,但能跟上教学进度,成绩还算不错。 然而上了初中,我慢慢察觉,她对学习的兴趣愈发淡薄。上课时常走神,注意力分散,还经常与同桌交头接耳,被老师多次点名批评。作业也是草草了事,只追求速度,不注重质量,不管对错,只为完成任务。 考虑到她学习的需要,…

    4天前
    30
  • 应对孩子项嘴的三步法则

    一、描述 本方案主要帮助家长有效地应对孩子出现的顶嘴行为,每一步都有详细的讲解。 如果家长能够理解这种概念及方法,那么你将轻轻松松看到孩子有效的改变。 庆兰有个十岁的儿子,从小喜欢看动画片。 周五母子俩约好周六去看爷爷奶奶,买了下午一点多的火车票。 可是当他们吃完饭,庆兰收拾好厨房,孩子还在看动画片。 庆兰便催促了几句,不料孩子却大声说到:“老是催,你烦不烦…

    4天前
    30

联系我们

微信号: Jylc-zxzs

邮件:pnhzzxzs@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 9:30-10:30

关注微信
家长您好,您可以移步微信公众号:叛逆孩子择校助手,查看附近正规的学校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