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结交不良朋友导致孩子变坏厌学,最有效的方法不是遏制是支持
有这样一部份孩子,原本聪明乖巧,但自从升学或者加上新的班级中,问题逐渐彰显出来,有被同学带着打架的,玩游戏的,最严重的还属拉帮结派一起逃学的。
难道是孩子越长大越叛逆吗?
肯定不全是,这只是其中一种原因,更多还是由周围的环境所影响。
伟伟从小在农村长大,直到后来南上打工回来,为了给到伟伟更好的教育,父母把伟伟送往市中心,完成小学的学业,前两年伟伟表现很好,后来升入中学,问题频发,老师开始是向父母反馈,说伟伟在上课期间携带手机,这一次记警告。
过了半个月,老师要伟伟父母去学校,原来是伟伟在学校打架,父母需将孩子带回家,暂定休学,父母好说歹说,各种方法用尽,才将伟伟送回学校。
又过了两个月,这一次情况非常严重,伟伟伙同班上同学六个集体逃学失踪,学校的一个电话,让伟伟父母又急又气,大大小小的街巷找遍,后来在一个小网吧才找到这群孩子。
有被父母打的,也有孩子对打父母的,还有带头出馊主意的那个孩子,被父母带回家,学校做开除处理,学校领导说:“不能因为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而伟伟他们则是被停学记过,学校没说什么时候能上学,也没说退学,可能在商权对策。
回顾整个问题,伟伟叛逆事件的发展是因为处于叛逆期吗?
是,不完全是。
周遭的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其实最大。
从古就到“孟母为子三迁”,试想一下,正处于青春期初期的伟伟,正确的三观还未形成,当有同学唆使他玩游戏、打架时,如果他不去,是不是会受到同学们的嘲笑,直到把伟伟拉下水,但青春期的孩子是自尊心最强的时候,一旦不合群,拒绝同学之后遇到的种种问题,不是一般孩子能承担的,不打别人,下一个欺负的对象就会是自己。
那孩子遇到班上有“害群之马”时,只能随波逐流吗?
做父母的肯定希望孩子在学校听老师教诲,努力学习,并不是听到在孩子在学校有各种叛逆行为。
当孩子已经发生了这些事情,次数比较频繁的时候,家长们该想想,有什么办法是可以遏制孩子的这种行为。
是转校?还是退学?
显然都不现实。
第一:班级中的“害群之马”学校会处理。
第二:如果孩子的行为从被动的带坏,再到已形成,比如说:“带坏孩子的同学已经被学校开除,但孩子还是依然会违反校规”,
这种情况,父母应从心理上去说服孩子。
如果孩子依然喜欢上网吧玩游戏,就这样直白的劝阻孩子,“你不要玩游戏,玩游戏会影响学习”,“成天就知道玩游戏,除了会玩游戏,你还会做什么”,这些话对孩子有害无益。
孩子根本不会听,最好的做法,还是父母要参与进去,和孩子一起玩游戏,这样和孩子才有话题可谈,然后再询问孩子,想不想知道游戏是如何开发出来的,你想不想将来让别人都玩上你开发的游戏等等,问这些问题作用是引起孩子的兴趣和思考,调动了孩子的思考之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帮助孩子加入兴趣班,游戏制作。
其他问题也是一样的步骤:
寻找共同话题——打开话题——因势诱导——激发兴趣——转移兴趣
在遇到孩子的问题时,不要惊慌,如果絮絮叨叨没用,不如顺势而为,搞懂孩子为什么有这种行为,如果反对,孩子会不会听,如果支持,会不会有另一种结果,这里的支持不是指放任孩子,而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引导孩子。
择校助手,专注10-18周岁叛逆孩子择校。发布者:周宏斌老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fuyeying.com/archives/4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