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废儿子后才明白:不努力的孩子,本身就缺乏能量

儿子刚上初中时,学习就开始敷衍了事。每天放学回家,草草了事地完成作业。

他的标准就是不留空白。检查他的作业时,经常发现错误百出,比如数学题,他写了个解法,再随便写几个公式,过程完全乱写,毫无逻辑。

英语单词乱填,选择题随便选,根本不看题意。

每次拿着这些错误连篇的作业问他:“你有没有用心做作业?”

他总是冷冷地回答:“做不来怎么办。”

他的敷衍让我气愤:“这么简单的题目都做错,你就不能认真点吗?”

他不理我,径直回房间锁门。

蕞令我生气的是,他一旦完成作业,就不会再看书复习。

让他复习,他就火冒三丈:

“烦死了!做完作业还要复习,我又不是学习机器!你们周末抱着手机耍,凭什么要我看书?”

我气急败坏:

“我们不用考试!好工作是你自己的事,现在不吃苦,以后后悔就晚了!”

可他根本不听,依然我行我素。

看到他的成绩一落千丈,我痛定思痛,觉得自己不够严格,太纵容他。

于是那个暑假,我给他报了3个补习班,并对他说:

“开学回不到前20名,你就别读书了,去扫大街也好,工地搬砖也好,别指望家里再养你。”

他听完直接炸了:“要去你去,我才不去!”

吼完还不解气,又在房间里一通乱砸。

我实在搞不懂,是不是太纵容他了,才让他变得这么不上进。

眼看中考越来越近,我开始学习儿童心理学,试图找到症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才明白,教育孩子远不只是让他们有个好成绩这么简单。

从一开始,我就在舍本逐末,忽略了他的心理发展,才一步步将他推向厌学的边缘。

儿子的厌学背后,都是“死能量”在作祟。

什么是“死能量”?

就是过度的压力和攻击,对孩子造成的无力感、羞耻感。

比如,有个真实案例,一个15岁的女孩无论怎么努力,数学成绩总是很差,常说“我一辈子都学不好数学”。

在一次沟通中,她提到在二年级时,她算“7+3”时突然脑袋一顿,掰了手指。

爸爸看到后立马鄙夷地说:“太蠢了,这么简单的题还要掰手指!”

从那以后,她就潜意识里告诉自己“我很笨、学不好”,形成了“死能量”,一看到数学就厌烦、恐惧。

听完这个故事,我后悔不已。

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我何尝不是不断制造“死能量”呢?

我一直对他抱有高期待,想把他培养成学霸,每次看见他把简单的题做错了,就恨铁不成钢:“幼儿园的孩子都会,你竟然还做错。”

遇到难题卡住了,我会着急催促:“动脑筋呀!”

考试考差了,我会失望埋怨:“都怪你平时不努力。”

我以为高标准能让他更懂得上进,结果却因为急功近利,不断地贬低讽刺,让他觉得无力,对学习失去掌控,蕞终相信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应付学习,彻底躺平。

对此,我深感后悔,同时也庆幸自己及时找到问题根源。

那么,针对这种充满“死能量”的孩子,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们呢?

忽略孩子的坏行为,减少指责控制,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走进他们的内心。

那次吵架后,儿子不仅没去上补习班,还整天躺在床上睡觉或玩游戏。

我一天和他吵800遍,结果吵得越凶,他越变本加厉。

1、所以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停止争吵指责,无视他的坏行为,和他好好说话,不站在对立面。

这对我来说太难了,尤其是看到他不吃我做的早饭,我就觉得自己白费心思了。

但我忍住了,给他留了纸条:“今天妈妈研究了一道新菜,尝尝味道如何?”

当我忽视他的坏行为,接受他的喜好,平等真诚地沟通时,我们的冲突减少了。

渐渐地,儿子的态度也软化了,从一开始的拒绝交流到简单回应,再到遇到事情会第一时间和我分享。

孩子其实很友好,只要不和他们对抗,他们也会变得友好。

更令我惊奇的是,没有对抗后,儿子对学习的抵触情绪也减轻了。

不需要我提醒,他每天都会抽时间做作业。

虽然质量堪忧,但这无疑是巨大的突破。

2、保持松弛,不过多关注学习,给孩子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关系缓和后,我开始第二个任务——看到儿子的好行为,并传达给他。

曾看到一句话:“人是很容易受暗示的。”

如果一个人总被暗示很棒,他就会朝这个方向努力发展。

所以,多看见孩子的优点,通过语言、神态、行为让他产生正向意识,建立价值感,越变越好。

关系缓解后,儿子每天会安排3小时做作业。

以前我肯定不满意,恨不得把他全天的时间排满,把以前落下的知识全补上。

但现在我看到他从拒绝到改变的过程,更知道不能表现出对他学习的过度关注。

那天中午,他做完作业出来,我对他说:“上学学习了3个小时,应该挺累的,下午就安心休息去打篮球或者看看电视。”

他一脸轻松:“好,那我下午去打篮球。”

第二天,他一早起来把作业做完。

虽然错误依旧多,但明显不同的是,他每道题都认真看过。

我拍拍他的肩膀:“很不错,每道题都认真读题了,基础题正确率挺高。”

儿子得意地说:“那当然,我上课还是认真听的。”

回想这两年间儿子的种种改变,我觉得仿佛是在做梦。

其实,教育孩子并不复杂。

与孩子携手前行,共同面对困难,让他看到自己的长处,而不是只盯着问题不断施压。

顺应孩子的天性,才是蕞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

择校助手,专注10-18周岁叛逆孩子择校。发布者:吴争老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fuyeying.com/archives/4601

(0)
吴争老师吴争老师
上一篇 3天前
下一篇 3天前

相关推荐

  • 一个孩子最可怕的不是成绩差,而是没有“志气”!

    我相信,天底下没有不疼孩子的爸爸。 可如今,我却由衷地认为,自己的女儿糟糕极了。 女儿今年 15 岁,读高一,是一个长相甜美的可爱女孩。 每次和她一同外出,总会听到旁人的称赞:这大闺女,真俊!真给家长争气! 我听了心中欢喜,但嘴上回应:争什么气啊,一点不懂事,能把人愁死! 其实我说的,并非全是客套。 因为在我眼中,这个女孩差劲透了。 其一,是学习上不主动,不…

  • 蕞盲目的教育方式,就是“静待花开”

    当我的儿子上初中的时候,我终于意识到,蕞盲目的教育方式就是“静待花开”。 我的故事也许会让你感同身受,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儿子上初二时,我陷入了一种深深的焦虑。 眼看着中考在即,他却完全没有上进心,整天无所事事,不是玩游戏就是刷视频。成绩一落千丈,几乎要把我气疯了。 我和老公都是事业单位的职工,工作稳定,不喜欢卷。 在对待儿子的教育上,我们也一直抱着“…

联系我们

微信号: Jylc-zxzs

邮件:pnhzzxzs@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 9:30-10:30

关注微信
家长您好,您可以移步微信公众号:叛逆孩子择校助手,查看附近正规的学校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