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我就被孩子的态度弄得满心无奈。
因为学校有个活动需要准备材料,一起床,我就让孩子花一个小时把相关材料整理好。
我特意叮嘱“要整理得有条有理”后,就去书房准备其他物品了。不到半小时回来,孩子就跟我说“整理好了”。
我查看了一下,差点没被气死。
这哪是整理材料呀,纸张胡乱叠在一起就算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基本没动,问他为什么不整理,他回一句“这些资料我不想弄”。
更可气的是文件夹里的文件摆得乱七八糟。
让他按顺序排列,他只是把文件随便一放……
一看就是敷衍了事。
我知道他的老毛病又犯了,忍不住训道:“这就是你整理的材料?你看看这些纸张,再看这些文件,能叫整理好了?”
孩子满不在乎地把纸张重新叠了叠,就算整理过了。
看他如此应付,我怒火中烧“这些都不合格,重新整理。整理不好今天别出去玩了!”
孩子不乐意了:“凭什么,我已经整理过了!”
接下来就是一顿争吵,我说他做得不好应该重新弄,他坚持自己已经完成了,绝不重弄。
最后不可避免地大吵一架。
原本好好的一天安排,就这样被他搞砸了。
说实话,孩子这种自暴自弃的态度让我很痛心。
在他心里,永远都只有逃避和抵触。
我成天苦口婆心地说“你要学会积极面对,培养进取的能力,将来才能有好的发展。”
但孩子听不进去,对他而言,什么进取,什么进步,他根本不在乎,只要现在轻松就行。
有一次,邻居家的孩子在比赛中获得了奖项,我就问孩子“你什么时候也能在比赛中拿个奖呀?”
孩子不屑地说“我才不要参加比赛,那多麻烦呀”,我顿时被气得说不出话,最后只能丢给他一句“没出息”。
正因如此,孩子做什么事都是敷衍,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但只图快,不图做好。
做事全靠督促,看着他就能稍微认真点,离开一会儿他就做得一塌糊涂。
我也曾想尽办法培养他的进取意识,但都无济于事。
明明已经上初中了,心态却像小孩子一样消极,完全没有成长的迹象。
看着他那糟糕的学习态度,我实在不知道,再这样下去,上高中后会糟糕到什么地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到处咨询专家,跟朋友请教,通过不断的学习,我终于搞懂孩子不求上进的原因。
在一次学习中,我看到的一句话让我如梦初醒:
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缺乏正确引导,总是对孩子的行为不管不顾,不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
那孩子必将在放任的环境中失去进取的动力,陷入“自暴自弃”的状态,变得消极、抵触、不愿改变。
我非常震惊,一直以来,我不就是这样对待孩子的吗?
孩子小时候,为了让他自在点,我对他的学习很少过问,什么作业、复习、预习,从不过多干涉。
我要求他只要开开心心就行,一开始,他还会主动学习,后来慢慢就习惯了什么都不做。
在我的疏忽管理下,他从来没有主动完成过一件有挑战性的事。
上初中后,为了让他无压力,我连他的学习计划都不过问。
孩子不止一次跟我说想让我监督一下他的学习,但每次都被我拒绝。我觉得他只要快乐成长,其他的都不用管。
现在想想,我是在误人子弟。
孩子在我的自由放纵下不仅没变得进取,反而学会了逃避和放弃。
自己的学习任务不会规划,遇到问题就只会退缩。
我给他安排的每件事,他都表面答应,然后再胡乱完成交给我。
当这种消极心理成为习惯,我发现批评也好,教育也好,对他没有任何作用了。
事实上,成长的主体是孩子,把成长的机会还给他,让他体验进取的成就感,他就会在自信的驱使下变得主动、积极、勇于面对挑战。
但我呢,却把过度的自由变成了他成长的阻碍,把他变成没有进取能力的温室花朵。
我后悔莫及。
那么,像这样没有进取意识的孩子,该怎么做才能重新培养他进取的能力呢?
下面是我结合实践总结的方法,现在分享给大家。
(1)日常小事是帮孩子获得责任感,建立进取意识的关键
做好每一件小事,是孩子积累生活经验和责任感的有效方式。
恰好当时家里要进行一次物品整理,于是我决定把一部分整理任务交给孩子,让他负责。
我话还没说完,孩子就嘟囔起来:“这么多活,我干不了。”
我说:“没关系,就当是一次挑战,干不好也没关系。”
孩子这才不情愿地答应:“好吧,那我试试。”
从那天开始,孩子时不时地就整理一下自己负责的区域。有天我看到他把物品摆放得整整齐齐,连角落都收拾得很干净。
我惊喜孩子竟能做得这么好,忍不住夸了他一句:“干得不错!”
这给了孩子很大的鼓励,此后几天,他更积极了。
整理结束那天,他还主动检查有没有遗漏的地方。
当然,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比如孩子因为不小心弄坏了一个小摆件。
他非常害怕,但我们还是安慰他这是意外,让他不要太在意。这让他放下了顾虑,第二天更加小心地做事。
这次整理对孩子来说意义非凡。
因为孩子的认真负责,家里变得整洁有序。
结束那天他感慨:“没想到整理物品也这么不容易。不过虽然辛苦,但很有成就感。”
当然,这次整理也让我明白:
孩子远比父母想象中能干,他们有能力、有决心,只要给他们机会,激发起他们的责任感,他们的潜力就能展现出来。
于是,我开始着手实施下一步计划。
(2)归还成长主动权,让孩子获得成长掌控感
回到家,我就把之前对孩子的各种放任不管全部改变。
并对孩子说:“从这次整理妈妈明白了一件事,你完全有做好自己事情的能力,从今天起,我要把你的生活规划权交给你。”
孩子听到能自己做主高兴极了,立马问:“那我可以自己决定怎么安排学习时间吗?”
我心里一紧,担心他会胡乱安排。
但转念一想:“总是管着他也不行,为什么不先相信他,让他自己尝试呢?”
于是,我答应了孩子的要求。
那天晚上,孩子根据自己的情况,开始给自己定学习计划。
我既期待又担心他坚持不下来。
第一周,孩子的表现还算不错,他基本能按照计划学习,学习效率也有所提高。
但第二周的某天,他又开始偷懒不学习。
我火冒三丈,想着就去批评他。
但我想到一句话“别指望孩子的坏习惯一下子就改掉了,多去看孩子的好表现,让他相信自己在进步,才能产生持续的动力。”
于是,我忍住怒火,去发现他的好表现,并用恰当的语言传达给他。
比如:
今天你学习很专注,状态真好。
你这周都按时完成作业,进步很大!
……
当我真诚地表扬孩子的进步,并把他的好表现具体地说出来,这些好表现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的生活中。
第一个月,成果显著。
孩子逐渐从原本的逃避,变得能够自主规划学习。
他最喜欢做的事,是完成自己的计划后向我展示成果。
第三个月结束,他的学习基本不用我操心,一切他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不仅学习有规律,做事也更加有效率。
孩子的成长其实很需要空间,关键是父母有没有一颗信任孩子的心。
当孩子逐渐对成长有了掌控感,又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进步,他的成长动力一下就被激发了。
虽然这一路走来,远不是我讲的这么轻松,自我改变的过程其实相当痛苦,尤其是看到孩子犯错时,更是心急如焚般难受。
好在,我坚持下来了。
如今,我焕然一新,孩子获得成长。
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我充满期待。
因为我知道,对孩子心理的准确把握,科学合理的引导,以及不断反思的态度,就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
择校助手,专注10-18周岁叛逆孩子择校。发布者:周宏斌老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fuyeying.com/archives/4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