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在家长普遍咨询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父母都在寻求一种方法:
“如何能让孩子变得有活力,不要整天呆在家,多出去玩玩,认识朋友。走出家门,不要天天呆在房间玩手机,整天都是郁郁寡欢的样子。”
其实这是大部份青春期孩子常有的状态,其次还有一些原因:
1. 本身就是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之一;
2. 学习压力的增大;
3. 受他人影响的因素;
4. 身体的急剧发育,使青少年积累了大量的能量,容易兴奋过度,也容易闷闷不乐。
这种状态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发泄,很容易让青春期的孩子感到郁闷、压抑,从而发展成进一步的心理障碍。
家长又该如何引导孩子,使孩子有一个阳光、健康的心理呢?
一、先培养孩子的乐观心态
家长要想培养孩子的乐观心态,首先要使自己保持乐观,改掉遇事喜欢抱怨、唉声叹气的行为。
当孩子出现不良情绪时,家长要学会疏导,把情绪控制从家长控制转为孩子自我控制,这是培养阳光心态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注意转移法
当孩子情绪激动时,可以试着转移,如换一个话题,说一些他感兴趣的事,谈一下他喜欢的小说、电影,听听他喜欢的音乐,到野外散步等。
用自己喜欢的事情占据大脑思维,替代烦恼区域,缓解烦恼。
三、合理发泄法
当孩子遇到不如意、不愉快的事情,心里窝着火,可以让孩子试着哭出来,或者引导孩子出去跑步等。
四、换位思考法
当亲子间产生矛盾时,这种方法双方都应采用。
首先澄清认知,站在另一方的角度,思考一下对方言行的合理性。
把位置互换后进行思考,一定会有惊奇的发现,同时心态会变得包容、理解,还能减少挫折感。
五、梳理记录法
如果有写日记的好习惯,在他情绪不好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暗示其把发生的不愉快写下来。
从中总结出一定的经验和教训,这也会对孩子的未来有所启迪。
六、升华法
家长在孩子情绪低落时的引导,可能只是一两句话,但却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比如,当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引起老师或同学的嘲笑之后,孩子心里很抑郁,家长了解情况后,可以引用一两句名言“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再好的想法也要付诸行动”等,这可以让孩子找回自信,把自己的理想付诸于学习和研究。
如果问题很严重,前面的办法都不能有效地解决,那就要寻找经验丰富、自己信任的名师心理咨询师来帮助解决。
需要引起家长注意的是,如果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可能会发展成为精神疾病。
如果有需要,可以点击上方咨询心理老师,获取一对一心理咨询。
择校助手,专注10-18周岁叛逆孩子择校。发布者:周宏斌老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fuyeying.com/archives/4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