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养废”后才醒悟:被“自我封闭”困住的孩子,永远学不会敞开心扉

孩子上小学时,就开始出现自我封闭的倾向。

其实,一切都有迹可循。

刚上小学,孩子就不太愿意和别人交流。

在学校里,课间其他小朋友都结伴玩耍,他却总是一个人待在座位上。

老师组织小组活动时,他也只是默默地听着,很少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

有同学主动和他搭话,他也只是简单地回应几句,然后就低头不语。

比如有一次,一个同学热情地邀请他一起玩游戏,他就说:“我不想玩。”然后就把脸扭到一边。

班级活动时,大家都很兴奋地讨论,他却置身事外,仿佛周围的热闹与他无关。

回到家里,他也很少和我们分享学校里的事情。

问他今天在学校怎么样,他就说:“没什么特别的。”

不管我们怎么引导,他都不愿意多谈学校里的人和事。

……

反正我能清楚地感受到,他在把自己封闭起来。

每次我看到他这样不合群的样子就问他:“你为什么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呢?”

他就回:“我不想和他们玩。”

我对他的这种态度感到无奈:“小朋友之间应该多交流啊,你这样封闭自己怎么行呢?”

孩子不搭理我,回房间关上门,一气呵成。

最令我担心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这种自我封闭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让他参加一些家庭聚会,他就非常抵触:

“烦死了,我不想去,我就想一个人待着。你们大人聚会为什么要拉上我!”

我简直要急死了:

“这是家庭聚会啊,大家都很想念你,你这样把自己封闭起来,以后怎么融入社会……”

但他哪听得进去,依然我行我素。

到了小学高年级,他的性格变得更加孤僻。看到他这样,我心里特别难受。

我痛定思痛,觉得是自己没有引导好他,对他的关心不够。

于是那个假期,我给他报了好几个社交兴趣班,并对他说:“你再这样封闭自己,以后可怎么办,你必须得改变。”

他听完直接炸了:“我不要去,我就喜欢这样。我不想改变,你们别管我……”

吼完还不解气,又在房间里一通乱摔东西。

我实在搞不懂,是不是真的在教育他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是不是我们的家庭环境让他变成了这样一个自我封闭的人。

眼看孩子的性格问题越来越严重,如果再让情况恶化下去,他这辈子可能都会受到影响。

无奈之下,我开始学习儿童心理学相关知识,从书籍、视频等地方学习科学的育儿方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才明白,教育孩子远不是让孩子有好的行为表现这么简单。

从一开始,我就在舍本逐末,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才一步步将他推向自我封闭的边缘。孩子的自我封闭背后,都是不良心理在捣鬼。

孤僻、不愿与人交流的孩子,往往被负面情绪困扰,不是他们不想敞开心扉、融入群体,而是没能力摆脱不良心理的影响。

什么是“不良心理”?就是不当的教育方式和环境,对孩子造成的孤独感、不安感。

有一个真实案例:

一个 10 岁的男孩无论怎么鼓励,都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而且经常出现“我不喜欢和别人在一起”的消极言论。

在一次沟通中,他讲到的一件事揭开了他不愿和别人玩的真实原因。

在他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他在和小朋友玩积木时,不小心把积木弄倒了。老师看到后立马大声训斥:“你怎么这么不小心,你看你把积木都弄乱了。”

老师那句训斥和严厉的表情,让他无比委屈难过,这件事像阴影一样缠着他,每次回忆,都非常难受。

从那以后,他潜意识就不断告诉自己“我会给别人带来麻烦,别人不喜欢我”,而这就形成他潜意识中的不良心理,导致他一看到其他小朋友就想躲开。

越是如此,他就越不愿意和别人交流,尤其是在一些集体活动中,这种感觉就会冒出来,不断加深“我不适合和别人在一起”的认知。

不良心理最大的危害是它能形成人的自我认知,一旦遇到相同场景,就会本能地消极负面,让人没有尝试的勇气,更没有改变的信心。

听完这个男孩的经历,我后悔不已,在教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我何尝不是给孩子创造了无数的不良心理呢?

在孩子小时候,我一直对他要求很严格,希望他能成为一个懂事听话的孩子。

每次看见他调皮捣蛋,我就严厉批评“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其他孩子都很乖。”

遇到他犯错时,我会着急责备“你怎么回事,你就不能长点记性么?”

当他表现出一些内向的行为时,我会失望地说“你怎么这么胆小,你看其他小朋友多开朗……”

……

我以为严格要求能让他变得更好,更懂得如何与人相处。

可最后却因为方法不当,不断地批评指责,让他觉得不安,对社交失去信心,不良心理堆积,最终相信自己不适合和别人在一起,从而自我封闭。

对此,我后悔不已。

同时也庆幸自己及时找到症结,那么,针对这种被“不良心理”困扰的孩子,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才能让他重新敞开心扉呢?

(1)忽略孩子的自我封闭行为,减少批评指责,从孩子角度出发,走进他的内心

那次争吵后,孩子不仅没去上社交兴趣班,还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要么就是一个人默默地发呆。

为此,我一天跟他唠叨很多遍,结果说得越多,他越抵触。

所以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马停止唠叨批评,无视他的自我封闭行为,好好说话,别和孩子站对立面。

这对我来说太难了,尤其是看到他一个人在房间里不出来时,我就觉得自己的努力都白费了。

但我忍住了,他在房间里,我就给他准备一些小零食,放在他房间门口,给他留纸条:“宝贝,这是你喜欢吃的零食,吃点让心情好起来。”

晚上看到孩子一个人在角落里,我不再问他为什么不和我们在一起,而是坐在他旁边,陪他一起静静地待着。

以前节假日,是家庭矛盾爆发最频繁的,因为我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孩子,总想让他改变自我封闭的状态。

但现在节假日他还是喜欢一个人待着,然后我问他:“今天妈妈不上班,我们一起在家做些有趣的手工怎么样?”

……

当我忽视孩子的自我封闭行为,去接受他的状态,平等真诚的沟通时,我们之间的冲突消失了。

渐渐地,孩子的态度也软化了。从一开始拒绝交流,到简单回应,再到遇到事情第一时间就和我分享。

我这才醒悟,孩子就是孩子,只要不跟他站在对立面,他们其实很容易亲近。

更令我惊奇的是,没有对抗后,孩子对社交的抵触情绪也消失了很多。偶尔也会主动和家里人说上几句话。

虽只是简单的交流,但这无疑是巨大的突破。

(2)父母保持平和,不过多关注他的社交问题,给孩子创造更舒适的家庭氛围。

用关爱的眼光看孩子,真诚接纳,多方位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跟孩子的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后,我开启了第二个任务——看见孩子的好行为,并传达给他。

曾看到这样一句话:

人是很容易受暗示的。如果一个人总被暗示性格开朗,热情友善,他就会在这样的氛围中发出自我肯定的意识,他的性格就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如果一个人总被暗示有某种问题,他就会在这方面不断地自我否定,逐渐丧失自信,向坏的方向滑去。这也正是“不良心理”的形成原理。

所以,多看见孩子的优点,通过语言、神态、行为,让他产生正向意识,他就能建立安全感,越变越好。

关系缓解后,孩子偶尔会和我们一起坐在客厅看电视了,要是以前,我肯定不满意,恨不得他一下子就变得特别开朗。

但现在我却看到了他从抵触到改变的过程,更知道不能表现出对他社交的过度关注,让他觉得我的改变带有目的。

所以那天晚上,孩子和我们一起看了一会儿电视后,我没有表现得非常兴奋。而是对他说:

“今天和我们一起看电视很开心吧,你可以多放松放松,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孩子顿时一脸轻松:“好,那我明天还和你们一起看电视。”

果然第二天,孩子主动和我们说了一些他在电视上看到的有趣的事情。我认真地听着,然后对他说:

“很不错呢,你能把这些有趣的事情和我们分享,说明你很愿意和我们交流呢。”

孩子一脸开心:“我觉得和你们分享也挺好玩的。”

后来,孩子和我们的交流越来越多。有时还会主动和我们讲一些他的小想法。

我也不急于求成,而是趁机给他建立安全感。

我说:“宝贝,你的想法很有意思呢,妈妈很喜欢听你说这些。”

每当这时,我就觉得很欣慰。

谁说性格内向的孩子不好改变?只要真诚地接纳和鼓励,他们远比想象中容易改变。

我就这样,不断地从生活中去找到孩子的优点,并用不着痕迹的方式传达给他,这种被接纳的感觉,让他信心大增,即便在一些社交场合,他也开始尝试和别人交流。

在性格上,他早就不自我封闭了,相反,他开始尝试敞开心扉,偶尔也会和我讲他想和哪个小朋友一起玩了。

回想这两年间孩子的种种改变,我觉得一切像梦一样。

其实,教育孩子很简单。

跟孩子携手共进,共克难关,让他看到自己的优势。而不是盯着孩子的问题,不断地施压打压,让他失去力量。

顺应人性的教育,才是最科学有效的教育!

择校助手,专注10-18周岁叛逆孩子择校。发布者:周宏斌老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fuyeying.com/archives/4535

(0)
周宏斌老师周宏斌老师
上一篇 3天前
下一篇 3天前

相关推荐

  • 一位母亲的深夜自述:当我学会闭眼,孩子的“自我封闭”变成“勇敢探索”

    我真的太苦恼了,孩子的自我封闭问题快把我愁坏了! 有一天,孩子在学校里有个才艺表演的机会,老师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 回到家后,我感觉孩子有点闷闷不乐,好像有心事。 我问他,他也不说话。 到了晚上吃饭的时候,他才小声嘟囔了一句:“妈,我不想参加那个才艺表演。” 我这才明白他是在为这个事情纠结。 于是我劝他:“你平时唱歌那么好听,而且上次在家庭聚会上表演,大家都…

  • 让孩子拥有健康、阳光心理的 6 个方法

    以现在家长普遍咨询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父母都在寻求一种方法: “如何能让孩子变得有活力,不要整天呆在家,多出去玩玩,认识朋友。走出家门,不要天天呆在房间玩手机,整天都是郁郁寡欢的样子。” 其实这是大部份青春期孩子常有的状态,其次还有一些原因: 1. 本身就是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之一; 2. 学习压力的增大; 3. 受他人影响的因素; 4. 身体的急剧发育,使青…

联系我们

微信号: Jylc-zxzs

邮件:pnhzzxzs@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 9:30-10:30

关注微信
家长您好,您可以移步微信公众号:叛逆孩子择校助手,查看附近正规的学校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