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奢侈消费后,我才醒悟:最愚蠢的教育,就是逼孩子压抑“消费欲望”

儿子奢侈消费后,我才醒悟:最愚蠢的教育,就是逼孩子压抑“消费欲望”

儿子今年上初二,这一年,全家乌烟瘴气,奢侈消费、撒谎、对抗,让我心力交瘁……

作为普通工薪家庭,我希望孩子能养成良好的消费观念,因为我们的经济实力并不允许他随意挥霍。

所以从儿子有了消费意识开始,我便严阵以待。

儿子机灵可爱,但在消费上,他总是不能节制。

东西买个“8分足”,满足基本需求后还经常想买更多。

为此我总是苦口婆心:“消费要根据实际情况来,买完必需品就不要再乱买其他东西了,这些事不要总让妈妈提醒。”

但结果他就是敷衍了事。

四年级之后,他的消费欲望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

去和老师沟通,反馈说他在学校经常炫耀一些不必要的物品。

想着两年后就要升学,我急得不行。因为我希望他能专注于学习,而不是被这些不良消费观念影响。

于是,我制定了一份详细的消费计划。

制定计划时我激励儿子:“想养成良好的习惯,每月的零花钱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一开始,他拍着胸脯跟我保证:“小菜一碟,我注意一点就能控制好。”

可结果却是,超支的情况时有发生。

消费超支时,我就恨铁不成钢:“叫你好好控制,你说控制好了控制好了,结果次次都超支。你要再这样下去,别说养成好习惯了,以后会养成乱花钱的坏毛病!”

为了把儿子的消费观念纠正过来,我拼命挤时间,周末还抽空给他讲解理财知识。

我告诉他:“如果这个月零花钱超支了,下个月就扣除相应部分,直到他能控制好为止。”

但我发现,他要控制在预算内太难了。

明明很多东西没必要买,但逛街时他总是头脑发热只想快点把喜欢的东西拿到手,结果不是买了重复的,就是买了不实用的,不是被广告吸引,就是跟风购买……

我的心态在他一次又一次的乱买东西中,逐渐崩溃。

我给他找很多视频,让他看在烈日下辛苦劳作的农民;那些起早贪黑在街边摆摊的小贩;那些在工厂里汗流浃背工作的工人……

然后一次次告诉他:“你要是现在不能控制消费的欲望,以后就要吃生活的苦”。

然而,无论我怎么苦口婆心,他仍然意识不到理性消费的重要性,“随意”成为他消费的唯一态度。

小学毕业后,儿子在消费观念上依然没有改进,为此我气了好长时间。

我变得越发焦虑。

那些以前和他情况差不多的同学,经过家长的教育,都养成了良好的消费习惯,只有他整天还大手大脚,我怎么能不着急。

但他还在一次又一次刷新我的底线,初一下学期,他已经把自己的压岁钱全部花光。

那天查看他的压岁钱账户,我恨不得把他的购物清单撕了,再给他两耳光。

连续一周,我都没理他。然后在暑假给他制定了更严格的消费规则,并告诉他:“再乱花钱,就没有零花钱了!”

没想到,开学后他偷偷拿了家里的钱去买东西,然后理直气壮地告诉我:“我就是想买东西”。

不仅如此,他甚至和我顶嘴。

无论我和他爸如何打骂,他都无动于衷,最后闹得家里鸡飞狗跳。

那段时间,我愤怒又失望。我无数次告诉自己:“尽力了,想怎样就怎样吧!”

可自己生的孩子,才 14 岁,如果真的什么都不管了,以后又怎么在社会上立足呢?

迷茫中,我开始学习育儿知识,看视频书籍,想从中找到我教育失败的原因。

直到偶然在一个专家的讲座上,我才终于醒悟了。

我记得当时老师说了一句话:

最愚蠢的教育,就是逼孩子压抑消费欲望。

很多父母认为,现在孩子生活条件好了,就只需要控制自己不乱花钱,这都做不好,只能说明不够自觉。

话虽如此,父母却仍然枉顾了一个事实——消费的欲望并不会因为生活条件好而自然消失。

我们必须承认,消费本身就是充满诱惑的,每个孩子在面对商品的过程中,首先感受到的就是消费的诱惑。

父母粗暴地用家庭经济状况抹杀孩子消费的冲动,是在弱化孩子的感受,压抑他们的天性。

其次,家长在孩子消费中争夺主导地位,给孩子制定严格标准,限制过多的消费行为,还因他们未达标准而呵斥打骂,这更是人为地增加孩子对消费的抵触。

我心里一惊,以前我就是这样做的!

有段时间,原本喜欢买文具的儿子突然控制住了,回家不再提买文具的事,然后就把钱攒起来。

我觉得攒得太多,于是要求他把一部分钱拿出来买一些课外书籍和学习用品。

没过两天,他又开始频繁地买文具,毫无节制。

当时我还很不满,训斥他“没定力”,现在想想,如果不是我太贪心,总想着再调整他的消费方向,那他早就把过度消费的问题克服了。

好的教育,不应该人为制造“消费的压抑”,而应该将孩子从这种压抑中解放出来,在消费中感受理性选择的成就感,获得自我管理的勇气和能力。

这个讲座让我受益颇深。我重新拾起勇气,这一次,我不再是一个无知的母亲。

之前,我对孩子的顶嘴耿耿于怀,觉得他是在挑战父母。

但现在,我已经认识到自己在教育上给他施加的巨大压力,他乱花钱不是为了故意和我作对,而是长期在打压和负面情绪中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所以我真诚地向他道歉:

“儿子,对不起,事情闹到今天这个地步是妈妈的错。以前,我只盯着你的消费,打你骂你,数落你没其他孩子懂事,觉得是你不自觉不争气,却没想过你也需要理解和引导,所以一次次伤害你……”

一开始,儿子一脸冷漠一声不吭,但也许是我的道歉戳中了他的内心,这个倔强的男孩子再也忍不住红了眼眶。

那天晚上,我们谈了很多,儿子细数了我之前的种种“恶劣行为”,我才知道,那些我早就忘记的话,做过的事,竟然对他造成了如此巨大的伤害。

他说:“我也想控制好,可我一看到那些好玩的东西就忍不住。每次你说要控制零花钱,我原以为挺简单的,后来才发现好难好难,我觉得我永远都做不到,就越来越讨厌你的约束,讨厌你安排的一切……”

一番发泄过后,凝聚在儿子心里的疙瘩消减了很多,他不再抵触跟我的接触。

2 周后,儿子提出要重新管理自己的零花钱,那天晚上,我躲在被子里悄悄地哭了,这是喜悦的泪水,也是对我教育成效的肯定。

科学作家万维纲曾说:

“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

当孩子自我管理能力不足时,高标准只会让孩子一次次品尝失败的恶果,由此产生“我不行”的意识,从而丧失继续努力的动力。

只有让孩子产生“我可以”的自信,他才会漠视一切困难,产生挑战困难,突破自我的勇气。

于是,我开始想办法为儿子助力。

有一天,儿子回家很沮丧,他说:“这个月我又超支了。”

要是以前,他超支我肯定是一通臭骂,但这次我却试着找到他的进步:“没记错的话,这个月你有几样东西本来想买但最后忍住了,这说明你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呢!”

儿子见我没生气,如释重负,眼里还闪着兴奋的光:“前几天我在商店里纠结了好久,最后还是没买。”

听到这话,我惊喜不已,忍不住给他竖起大拇指。

虽然还是超支了,但当我用欣赏的目光看待他,真心认可他的每一丝进步后,儿子的信心开始逐渐被点亮。

有一天,儿子回家后格外兴奋,他说:“今天我看到一个同学买了一个很贵的玩具,我本来也很想要,但我想起要控制消费,就忍住了,我觉得我越来越能控制自己了!”

看着他手舞足蹈的样子,我和他爸送上了真挚的祝贺。

从那以后,他对控制消费越来越上心,每次花钱都深思熟虑,再也不是随意乱花了。

我知道,他已经感受到理性消费带来的成就感,而这份成就感也在不断完善他的自信体系。

虽然偶尔还会超支,但儿子主动管理,积极控制的状态令我信心满满。

人之本能遇诱则动,当孩子在消费上遇到诱惑一直无法抵挡,这个诱惑就会如心魔一样折磨他,由此他们会越来越恐惧面对。

这个时候,父母就要完成一项非常重要的使命——弱化消费诱惑。

有段时间,儿子在买玩具上遇到瓶颈。看到好玩的玩具就想买,但家里已经堆了很多。

他跟我抱怨:“玩具的诱惑真的太大了,那些玩具都很有意思,却根本控制不住想买的冲动。”

看到儿子被玩具困扰,我就在想:怎么设计能弱化玩具在儿子心中的诱惑呢?

很快,我就想到了一个方法。

那天做完作业后,我敲开房门:“儿子,又在想玩具呀?要不今天晚上我和老爸跟你一起讨论玩具。”

听到这个提议,儿子觉得很新奇,自然举双手同意。我把一些玩具的图片打印了 3 份,我们一起分析哪些值得买哪些不值得买。

我和老公虽然都是成年人,可面对好玩的玩具也有心动的时候。

看到我们也在纠结,儿子长嘘一口气:“哈哈,我就说玩具的诱惑很难抵挡吧!”

我们连连点头表示同意。随后便开始一个个分析。

这种方式让儿子参与感很强,他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开始我是怎么想的?购买想法上有什么偏差?为什么不该买?买了有什么坏处?……”他从这些维度一个个分析。

我和他爸认真听他发言,不时点头认同。

玩具分析完后,我们还各自尝试总结一些抵制诱惑的方法。然后在第二天继续尝试。

因为有了我和他爸的参与,整个过程也很轻松,这几乎成了我们家有趣的活动。

他参与的积极性很强,甚至在其他方面消费也更加理性了。

更令我高兴的是,儿子对玩具没有了过度的渴望,他的自制力也在一天天对抵制方法的探索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玩具这个难题就这样被我们在嘻嘻哈哈中破解。

择校助手,专注10-18周岁叛逆孩子择校。发布者:吴争老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fuyeying.com/archives/4497

(0)
吴争老师吴争老师
上一篇 3天前
下一篇 3天前

相关推荐

  • 花钱大手大脚的孩子,其实都是虚荣心在作祟

    在说到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奢靡消费前,我们先来看一个问题。 一、花钱大手大脚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1.喜欢和同学比吃、比穿、比住、比谁家有钱; 2.习惯性说谎、吹牛; 3.争强好胜,不服输。 二、青春期孩子爱慕虚荣、盲目攀比的原因 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会爱慕虚荣、盲目攀比呢? 除了与父母的错误影响有关之外,还与青春期孩子特定的心理有关。 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认为,青春…

    3天前
    00
  • 一位中年妈妈的悲剧:培养孩子正确消费观,用限制和责骂就够了吗?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简·尼尔森曾经说过: “很多人强烈地感觉到严厉和惩罚是很管用的管教方式。从立即制止不良行为这点来说,惩罚确实管用。 但是,其长期效果却是负面的。” 刚听到这话时,我不以为意。 因为我就是长期用限制和责骂的方法,使孩子在消费上很节制。 我认为严厉的管教会让孩子有明确的消费界限和自控力,比起所谓爱的教育实用的多。 但是我却…

    3天前
    00

联系我们

微信号: Jylc-zxzs

邮件:pnhzzxzs@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 9:30-10:30

关注微信
家长您好,您可以移步微信公众号:叛逆孩子择校助手,查看附近正规的学校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