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女儿原本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可忽然之间,她开始变得冷漠、易怒。
那段时间,她整天抱着手机,几乎不和我们交流,我一度以为这是青春期的正常反应,但事实证明我错了。
刚上初二时,女儿还算听话,成绩也挺不错的。
可是渐渐地,每天放学一回家,她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除了吃饭和上厕所,其余时间几乎都不露面。
每次我想和她聊聊学习,她都烦躁不已,甚至喊道:“你能不能别总问我这些,我压力很大好不好!”
当时,我还觉得她是因为青春期的叛逆,加上成绩还算稳定,所以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然而,到了初二下学期,女儿的成绩开始急剧下滑。
期末考试,她的成绩竟然跌到了班级的倒数,这让我非常焦虑。
几次试图和她好好谈谈,但每次她都是一副不耐烦的样子,甚至嚷道:“不就是一次考差了,至于吗?”
她的态度让我非常无奈,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她能自己调整过来。
直到那天夜里,我听到她房间里传来微弱的说话声。
好奇之下,我轻轻推开门,看到她正和一个男生视频聊天。
我顿时怒火中烧,冲过去夺走她的手机,看着屏幕上的聊天记录,气得发抖。
女儿看到我这么生气,也不甘示弱地吼道:“你管得着吗?你再这样我就离家出走!”
那一刻,我觉得天都塌了。整晚无眠,满脑子都是对女儿的担忧和未来的迷茫。
几天后,女儿开始拒绝上学,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我也因此日渐消瘦,头发大把大把地掉,对女儿的失望和对她未来的担忧让我彻夜难眠。
为了寻找解决办法,我开始在网上查找各种关于青春期、厌学、早恋的资料,终于找到了一些有用的信息。
有一篇文章提到,很多孩子厌学并不是不想学,而是在学习中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选择通过恋爱、社交等方式逃避压力。
看到这些,我忽然明白了女儿的心情。
原来她的成绩波动、情绪变化,都是因为她在学习中找不到成就感,感到迷茫和无力。
我开始改变自己的态度,不再一味责备她,而是试图理解她的感受。
有一天,我主动和她道歉:
“闺女,妈妈之前对你太苛刻了,忽略了你的感受,对不起。”
她一开始冷漠无言,渐渐地眼睛里泛起了泪光,蕞后竟然抱着我大哭了一场。
那次的谈话成为我们关系的转折点。
女儿开始慢慢和我分享她的心事。
她告诉我:“妈,我其实很想学好,但有时候压力真的太大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听到这些,我既心疼又愧疚,决定全力支持她,帮助她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每天晚上我陪着她一起复习,遇到不会的问题一起解决。
虽然过程很辛苦,但我能感觉到她逐渐找回了自信。她不再整天玩手机,成绩也逐步回升。
她还跟我说,她已经和那个男生商量好了,现在要专心学习,暂时不再联系。
女儿返校时,初三已经过了两个月,她落下了很多功课,几乎是从零开始。
刚开始她很难适应,每天回到家都闷闷不乐,有时甚至会崩溃大哭。
我没有责备她,而是告诉她:
“你能重振旗鼓已经非常厉害了。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你基础不差,老妈可以陪你一起!”
从那天起,我每天晚上陪她一起学习。她做什么题,我就做一样的题。
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理解大量练题的痛苦。
每当她做对题目时,我会夸她几句,她也会骄傲地笑。
看到她的进步,我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和欣慰。
初三期末,女儿的成绩终于回到了班级前20名,那天我特地为她准备了一桌好菜,庆祝她的进步。
她自信地说:“妈,我觉得自己又行了!”
听到这些,我的心里暖暖的。那个春节,我们没有去走亲戚,而是留在家里,专心陪女儿学习。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儿越来越懂得自律,不再像以前那样沉迷于手机。
一天晚上,我突然问她:“你的男朋友呢?蕞近怎么没见你联系他?”
她笑着说:“我跟他说了,现在要专心学习,我们暂时不再联系了。”
如今,女儿已经顺利考上了高中,和那个男生也恢复了正常的朋友关系。
看着她每天充满干劲地学习,我感到无比欣慰。
经历了这次风波,我明白了,作为父母,我们需要的不只是监督和责备,更是理解和陪伴。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渡过青春期的迷茫和困惑。
择校助手,专注10-18周岁叛逆孩子择校。发布者:吴争老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fuyeying.com/archives/4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