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没料到,我竟然被儿子给牢牢掌控住了!儿子现今14岁,在读初二。自初一升初二的那个暑假起,他就迷恋上玩手机了。
起初只是刷刷小视频,我也并未上心,仅是在见他低头时间过长时提醒一句:“别玩太久,对眼睛无益。”哪曾想,之后他竟然沉迷于游戏,严重干扰到学习了!
有一日,老师打来电话,反馈儿子近来上课不专心,课后作业也不按时完成,甚至还抄同学答案。儿子的学习成绩也因此显著下降,从原本的中上游掉到了下游。
后来才发觉,原来他把手机藏到书本底下,上课时趁老师没留意,偷偷把玩。听到老师的反馈,我怒火攻心,对儿子的行为感到极其失望与恼怒,心中盘算着要狠狠教训他一番!
放学后,我气恼地翻开儿子书包,果真翻出了手机。我气不打一处来,劈头盖脸一顿责骂:“你着实太让我失望了!你如此行事,对得起谁?”
未料儿子竟然瞪眼跟我顶嘴:“不就是玩个手机嘛,有啥大不了的,至于这样吗!”
瞧他那副满不在乎的模样,我愈发气恼:“你这是什么态度!你看看你下降了多少?”
“你这样下去还惦念着上高中吗?你现今才初二,正是学习的紧要关头,你这般不珍惜光阴,将来……”
我话还没讲完,就被儿子打断:“你说够了没?这些话我都听腻味了!”说完,“咚”的一声,他关门进了房间。
我呆住了。呆立在原地,心中五味杂陈,不知如何是好。
接下来的日子,儿子依旧手机不离手。写作业时将手机搁在抽屉里偷偷地看,虽说人在写作业,可耳朵竖着,时刻留意我们的动静,见我走近了,赶忙把抽屉一关。
我们的亲子关系变得愈发紧张,我感觉自己如同一个摄像头,必须随时监视他的一举一动。这般关系让我感到颇为疲累,也让儿子越发反感。而近来发生的一件事,彻底令我崩溃。
有一天凌晨5点,我起来上厕所,听到儿子房间骂骂咧咧的声响,心中不由一紧,推开门一看,发现他还在打游戏!
我的怒火再度被引燃,一巴掌拍亮灯,快步走过去想要夺过手机,可儿子反应极快,瞬间将手机藏到身后。
“把手机交出来!”我怒吼道。
“不给!”儿子紧紧护住手机,不肯交出。
我实在难以抑制住内心的愤怒,不管不顾地冲过去想要夺回手机,没想到他竟然情绪崩溃,“啪”的一声,把桌子上的台灯一把砸到地上,两眼通红地威胁我:“你再逼迫我,我就去跳楼!”
这一瞬,恐惧与担忧将我淹没,我彻底吓傻了。我清楚,不能再这般管下去了,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自那以后,儿子似乎拿捏住了我的弱点,动不动就威胁我。
每当我阻拦他玩手机,他便开始以各种方式挑战我的底线,从砸东西到威胁跳楼,都成了他的常用手段。我很无奈,但却毫无办法,着实害怕他会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
那段日子,瞧着儿子直接躺平摆烂,成绩呈现断崖式下跌的状态,我常常焦虑得整晚都难以入眠。工作时的状态亦不佳,同事知悉我的状况后,一番话犹如醍醐灌顶:“你可以去学学怎样教育孩子呀!”
“当下有众多的书籍,诸多的课程,总归是要比你终日发愁好些!”而后,我也是借助学习,才寻到了儿子沉迷手机的深层缘由。
孩子缘何会迷恋手机呢?
首要的,实际生活单调、乏味,学习压力大,还欠缺刺激。倘若孩子于现实当中找不到存在感与价值感,父母也未能适时给予孩子关注及陪伴,那他便会觉着孤寂和无聊,从而转向于手机、游戏之中,去获取在现实里无法获得的满足感。
自儿子步入初中后,他与同学朋友的往来便少了,每逢周末我让他外出玩耍,他皆言称无趣,不愿去。
而且,近一年老公工作有所变动,频繁出差不在家,我独自一人也不知该带他去何处,故而我们娘俩周末基本是不出门的。儿子就是由于着实太过无聊,这才开始玩起了手机。
“整天闷在家里,既无聊又无趣,家长又缺乏陪伴,极易迷恋游戏,能够说手机就是他的救命稻草,你若要将他的手机抢夺过来,他必会跟你拼命。”
其次,针对初中孩子而言,伴随学习科目增多与学习压力增大,他们或许会感到迷茫与无助。再加上青春期的特殊心理及生理变化,孩子们通常需要更多的关注与理解。
而于此际,父母若是采取强横、压制的教育方式,只会将孩子愈发推远,最终推向手机当中。谈及此处,我内心着实对孩子抱有愧意。
一直以来,我最为关切的,乃是他每回考试的分数,却从未关注过他的心理变化与困惑。记得初一下半学期,有一回儿子语文考得不好,向我抱怨,称不喜欢语文老师,觉着他的课太过枯燥。
结果我一顿斥责:“别找借口,别人和你一样听课,也没见考得这么差!”自那往后,儿子再未与我讲过学校的事情。现今回想起来,儿子由小学至初中一路走来,我给予他的支持与鼓励甚少,要么是不理解,要么是打压,儿子早就感到无助与失落,丧失了前行的动力。
事实上,孩子恰是于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存在与价值,故而才会沉迷于手机难以自拔。我恍然大悟,察觉到自己在教育方面的简单与粗暴。
这不单是让孩子对我关闭了沟通的心门,也令他在应对学习压力时感到无助与迷茫,精神世界亦变得空虚与焦虑。儿子变成现今这般模样,我有着难以推卸的责任。
那我究竟该如何是好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若想让孩子有所改变,务必要有足够的耐心与时间,具体可分三步进行。
1. 缓和亲子关系
首先要缓和亲子关系,为孩子营造出轻松且温暖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放下敌对的情绪。唯有亲子关系得到缓和,孩子心平气和了,方能听进家长所言。
那段时日,我少言多行,哪怕瞧见儿子昼夜颠倒地玩游戏,也强忍着不去说教,仅关注他的生活与感受,每天都会询问他心情如何,想吃些什么。
起初,儿子态度未变,对于我的问题,只是敷衍回应“还行,随便,嗯……”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模样,有时我着实想骂他一通。但我时刻提醒自己,切不可再与孩子起冲突,便忍住了。
接下来的几日,我依旧对他关怀备至,压根不提学习之事,也不管他玩手机的时间,未曾想,到了第6天晚上,儿子竟主动放下手机,约我出去吃饭。
饭桌上,我们相谈甚欢,当然交谈内容均与学习、手机无关,但至少他肯与我交谈了。
渐渐地,我们的亲子关系得到了缓解。鉴于此,我继续维持当下的做法,且寻找机会开启第二个步骤。
2. 与孩子聊天,将游戏开发的设计过程告知他,让他明白自己为何会对游戏上瘾,并合理规划游戏时间
其实,14岁的孩子已然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然而前提是家长需向孩子讲清楚其中的是非曲直,唯有了解缘由,他才能更好地理解并作出正确的决定。
于是,我决定同孩子聊聊游戏设计背后的故事,让他了解游戏开发的过程,以及游戏吸引他的原因。
我问他:“儿子,你如此喜爱玩游戏,可知游戏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吗?”
儿子摇了摇头。我接着说道:“一款游戏的开发,需投入巨额资金,某些大型游戏公司,为了开发一款游戏,甚至投入几十个亿,为啥呢?就是为了让你们上瘾,不断充值,如此才能获得回报呀。”
孩子听得兴致勃勃,显然对这个话题极感兴趣。
我又问:“你可知为何游戏会令人上瘾吗?”
孩子想了想,回答道:“因为游戏好玩呀。”
“没错,游戏的确好玩,但为何会好玩呢?其实,就是为了让小孩子上瘾。游戏设计者在开发时,邀请了众多心理学家介入,每3分钟给你个奖赏,令你的大脑兴奋,目的就是一步步让你上瘾,唯恐你不玩了。”
“哪个地方成瘾性小,就在哪个地方进行优化,让你成瘾,产生快感,最终无法摆脱,这便是游戏设计。”儿子瞪大双眼,显然他对这个真相感到惊诧。
“所以,玩游戏虽能让我们感到快乐,然而过度沉迷于游戏会给我们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想想看,当你背着爸爸妈妈打了一宿的游戏,在天亮之时,是否会有一种空虚感与迷茫感呢?”儿子点头表示认同。
我继续追问:“这跟现实当中考了一次好成绩、与朋友骑自行车比赛、打一场羽毛球所带来的快乐一样吗?是否现实生活中的快乐,比网络给予你的快乐要真实呢?”
“妈妈,你说得对,其实我每次打完游戏,心里总感觉空落落的,还有点愧疚。”儿子答道,显然他对游戏已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此时,我深知,第三条,可以付诸实践了。
3. 若想让孩子摆脱游戏,就需重新帮孩子找到情感寄托,阅读是最佳的选择
让孩子放下手机,激发学习兴趣,最为行之有效的路径,即是引领孩子踏入阅读的海洋!
“如今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尚不算晚,但前提是家长需陪伴孩子一同进行,进行有效阅读。”
为了儿子,我可谓拼尽全力。周末我带儿子去了书店,只要是他喜爱的,不论何种类型的书籍,统统买回来。
他喜欢武侠小说,我便与他一同探讨书中的江湖恩怨、人物性格与情节发展;他喜欢科普读物,我们便一同探索自然奥秘与科技前沿。我们每日用餐时,都会相互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家中充满了欢声笑语。
此外,我还带儿子去了一趟北京,游览了故宫博物院、北京科技馆、美术馆、环球电影城等,不仅拓展了他的视野,也让儿子感受到外面五彩斑斓的世界。
为了进一步激发儿子的阅读兴趣,我还鼓励他尝试不同类型的书籍,从小说、文学名著到名人自传,让他感受不同书籍带来的心灵震撼。
每当儿子读完一本书,我们都会坐下来聊聊书中的内容,分享彼此的感悟。我发现,通过交流,儿子的思维愈发活跃,看待问题的角度也愈发多元化。
当然,儿子有空时依旧会玩上一把游戏,只是如今他会合理控制好游戏时间,不再像从前那般沉迷,这都是可以理解与接受的。
倘若你的孩子步入青春期,出现厌学、叛逆、沉迷手机、不想去学校、甚至抑郁休学等问题;若想深入沟通,可找老师详细交谈,你的困惑将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应。
面对孩子厌学,鲜少有家长能向孩子讲清这个观点——“孩子,你可以不喜欢上学,但你不应没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与理想。”
当孩子知晓自己还有其他路可走时,就不会再与你陷入上学与否的撕扯内耗中,他会自行开始探索自己的人生路。
择校助手,专注10-18周岁叛逆孩子择校。发布者:周宏斌老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fuyeying.com/archives/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