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讨论一下青春期男孩批判父母挑父母的刺怎么办?进入青春期后,很多男孩变得越发的不可理解,他们开始对父母指手画脚,开始批判父母的观念,想法和行为,更有甚者还把自身的不如意怪罪于父母,比如我体型胖,身高矮是因为父母没有遗传好,学习成绩不好,是因为父母不会教育。
面对孩子的批判,很多家长也满腹牢骚,不甘示弱,然后也跟着怼回去,比如一个儿子就对妈妈说,你们口口声声说理解我,其实你们根本就不在乎我在想什么,你们关心的只有成绩根本就不关心我,然后这个妈妈就怼回去,你长大了翅膀硬了是吧?我们这么做还不是为了你好,难道我们做父母的会害你儿子又怼回去,我倒希望你们别对我好,我受不起,然后妈妈又怼回去,你想气死我吗?气死我你就满意了是吧?然后儿子摔门而去,这个妈妈在后面气得半死,你走走了就别回来。
你看亲子之间的矛盾就是在这样的争吵过程中加深的,亲子之间的感情也是在这一过程中淡薄的。
其实男孩在三四岁时就会对父母说不了,不允许我们越俎代庖,任何事都要亲力亲为,但是与那时的不相比,青春期男孩的不却带有很多刺,往往会让我们感到钻心刺骨的痛,他们谴责我们的思维不完美,不理解他们,根本不知道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死脑筋等。
其实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不仅仅是父母身边的一切都成了他们批判的对象。
例如他们批判学校制度不合理,批判作业太多,批判学校教学方式不合理,批判社会不公平等。在生活中面对儿子的批判,很多家长常常和他们据理力争,苦口婆心的劝导,希望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是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家长们发现他们越是希望儿子放弃错误观点,他们越是坚持,哪怕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错了,那么面对青春期孩子的批判,家长该怎么做呢?
第一个方法无论对与错,我们都要先接受他们的批判,再引导。在这里我就举一个例子,一位家长是这样做的,他说有段时间儿子大肆的批判高考制度,为什么高考要考这么多科目?难道就是让我们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自己将来不可能有所建树的学科上吗?他本来就不喜欢学英语,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更是对英语提不起半点兴趣。
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儿子正在读韩寒的书,在掌握了这一情况后,我的对策也应运而生。有一天儿子又像往常一样抱怨我,一改常态随声附和道,儿子你说的太对了,就是这样的。工作以后很多无关的知识都会忘记,如果今天的学习只是为了明天的荒废,学习的意义何在?
听了我的话,儿子就来精神了,妈妈你也知道韩寒,我说我不仅知道我还读了他的穿着棉袄洗澡,儿子兴奋地问你觉得怎么样?他讲的很现实,我说他的观点很新颖,也很有见地,值得我们深入去思考,但有些观点我却不能认同,就拿高考制度来说,如果高考改成喜欢什么就考什么,那些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谁又去做呢?儿子低头不语,我接着说你喜欢物理不喜欢英语,很多英文资料你就看不懂,和外国人交流起来也不方便。
然后从这以后儿子对英语的态度就改变了很多,你看像这位家长的做法就很科学,当儿子的认识出现偏差时,这位妈妈并没有急于纠正他,而是先接受并认同了他的批判,让儿子感觉他们之间是有共同语言的,然后再加以引导。在不伤害男孩自尊心的前提下,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即使是性情很暴躁的男孩,也会很容易接受家长的意见。
其实无论青春期的男孩批判什么,都是他们思维成长的表现,只是在很多时候由于思维还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看问题时他们很容易出现偏激甚至思维混乱的情况,这时如果家长一味的寻找他们思维的不足,不仅会使他们感到很窘迫,而且还不利于他们思维的成熟。
另外从一个更为现实的角度来分析,青春期的亲子关系本来就像拉得紧紧的弓弦处于非常紧张的状态,如果家长再因为这些小事与儿子发生冲突,这无异于是雪上加霜,所以面对青春期男孩的批判,家长要先认同再引导,这是最明智的选择。
第二个方法在生活中营造一种争辩的氛围,对于青春期男孩的批判,很多家长很苦恼,他们这也看不上,那也觉得不顺眼,总是自以为是,到社会上肯定要吃亏,处处碰壁。其实家长的这种苦恼是没必要的,不但没有必要苦恼,有时家长还需要鼓励男孩去批判,刻意为他们营造一种争辩的氛围,也许有些家长会想我们克制他们批判还来不及,现在却要鼓励他们去批判,这不是助长歪风邪气吗?
其实不然家长为男孩营造一种争辩的氛围,更有利于男孩思维的成熟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我再举一个例子,一位家长是这样做的,他说每次看新闻联播时,我都会专门找一个话题或者事件来和儿子争论,各抒己见,我们不在乎谁对谁错,只要能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就为对方拍手叫好。然后很多好的想法、好的方法、好的观点、好的认知都在我们的争辩过程中诞生了。你看如果家长能为一个男孩创造一种争辩氛围,就能使得男孩勇敢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并为此据理力争。
当然在发现自己的思维漏洞后,他们也会积极改进,就是在这样的一次次争辩的过程中,男孩的思维也会慢慢的成熟起来,上述案例中那位家长的做法就很有称道之处,他通过和儿子一起讨论社会上的热点话题或事件,并各抒己见,给儿子创造这样一种争辩的氛围,正是这些争辩让男孩成为了一个有见地的男子汉。好,这节课就讲到这里,我们下节课再见。
择校助手,专注10-18周岁叛逆孩子择校。发布者:唐芮溪老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fuyeying.com/archives/4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