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时间,收到一位妈妈的求助信:
儿子今年上 4 年级,我快撑不住了!
儿子现在撒谎成性。
每天他放学回家,我问他学校的情况,他都谎话连篇。
有时候说老师表扬他了,可我跟老师核实根本没有这回事。
有时候说作业在学校都完成了,结果我一检查,发现压根没做。
最开始,我觉得他可能是偶尔为之,只是为了逃避一些小责罚。
于是我苦口婆心地跟他讲道理,告诉他撒谎的坏处。
但他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我以为他没听进去,就反复地说。
结果他不仅没改正,反而撒谎的次数越来越多。
后来我觉得是惩罚力度不够。
如果他知道撒谎会面临严重的惩罚,肯定就不敢再撒谎了。
于是,他每撒一次谎,我就罚他面壁思过一个小时。
还没收他喜欢的玩具。
结果一学期下来,他撒谎的毛病没有改掉,我们之间的关系还变得越来越紧张。
看着别的孩子和父母亲密无间、坦诚相待。
轻松又快乐。
可我的儿子呢?
别的小朋友都和父母愉快地分享学校生活了,他还在绞尽脑汁地编造谎言。
最可怕的是看不到希望。
每天面对儿子我都很痛苦,无论怎么教育,他都没有改变。
更糟糕的是,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一发现他撒谎,我就忍不住骂他:
你怎么老是撒谎!你还有没有点诚信!
我怎么养了你这么个爱撒谎的孩子,真是被你气死了!
……
躺在床上,想到对儿子说的那些话,觉得太伤人。
告诉自己以后一定要冷静。
可一看到孩子撒谎,再难听的话也骂出来了。
如今,儿子对我越来越抵触。
经常说一些让我伤心的话“我不喜欢你了!”
还故意躲着我。
有一次,我发现他在日记里写满了“讨厌妈妈”。
我真是说不出的气愤和悲凉。
为什么别人的孩子都那么诚实?
我的孩子却撒谎成性没有改观?
是不是他就改不了这个毛病了?
看到这封求助信,我的第一感觉是这位妈妈已经在崩溃边缘了。
她爱孩子,想让孩子变好。
但努力之后反而更糟。
那么,孩子撒谎成性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这让我想起曾经跟一位老师的谈话。
这位老师有着 30 多年教学经验,拿奖无数,在当地很有名气。
她告诉我:
“会正视错误”的孩子,才能学会改正。
会引导孩子正视错误的父母,才是最聪明的父母。
她讲了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的故事。
那是一个很机灵的孩子,脑子转得快、想法多。
自然也有聪明孩子的缺点——爱撒谎。
老师在上面讲课,他在下面偷偷玩手机。
被发现后,他就撒谎说手机是捡来的,正准备交给老师。
对于学习,他也不踏实,经常抄袭作业还撒谎说是自己做的。
所以,各科老师谈起他就头疼。
但她却觉得,这个男孩的问题并不严重。
他最大的问题是——想逃避责任,又不知道正确的方法。
他不想被责罚,所以选择撒谎。
但这令老师不满,所以他经常被老师批评教育。
结果他更害怕面对错误,更想通过撒谎来逃避。
这简直是个恶性循环。
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
每天放学,她都悄悄叫男孩到一边,告诉他:
“你今天其实有一些进步,比如上课没有再偷偷和同学传纸条。
所以老师给你一个机会,只要你主动承认一个小错误,老师就会给你一个小奖励。”
第二天,男孩主动承认了自己在作业上的抄袭行为,老师给他奖励了一本精美的笔记本。
从那以后,这就成了老师跟男孩的秘密。
老师鼓励他主动承认错误,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因为有奖励,孩子没有了撒谎的动力。
反而更愿意坦诚面对自己的问题,错误也越来越少。
如果男孩能连续一周不撒谎,老师还会给他更大的奖励。
尝到甜头的男孩为了得到奖励,开始努力改正自己撒谎的毛病。
这不是个例。
在这位老师的教学生涯中,她用同样的方式,帮助了很多孩子。
她说:
人天生就有逃避责任的倾向。
如果情况允许,大人也想推卸一些麻烦事。
孩子同样如此,比起承担责任,他们更愿意用谎言来掩盖。
所以父母要充分利用孩子“想要奖励”的特性,让他们学会正视错误。
孩子不再抵触承认错误,对诚实产生好感和兴趣。
并从中获得价值感、成就感。
改掉撒谎的毛病就水到渠成。
为了帮助这位妈妈解决问题,我给了她 3 个建议。
1.降低惩罚力度,从承认一个小错误开始
孩子撒谎成性,往往是因为他们害怕惩罚。
同时还被要求一次性改掉所有毛病、再也不能撒谎……
任务变得难上加难,完成它似乎不大可能。
因此他们选择继续撒谎来逃避。
这时,如果父母再严厉地惩罚,孩子会更害怕。
所以,帮孩子降低惩罚力度,减少他们的恐惧,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同时,我建议父母在解决问题时,尊重“依次原则”。
先让孩子承认最容易承认的那个错误,其他问题暂时不做要求。
避免高标准让孩子畏难。
于是,这位妈妈先从儿子的一个小谎言开始。
她对儿子说:
“儿子,你现在上 4 年级了,妈妈知道你有时候会忍不住撒谎。
所以妈妈给你一个机会。
你告诉妈妈,你昨天说在学校做完作业了,其实没做,对不对?
如果你承认了,妈妈不会惩罚你,还会给你一个小奖励。”
儿子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
妈妈拿出一个小零食递给儿子,说:
“这是给你的奖励,以后只要你承认错误,妈妈都会奖励你。”
2.给孩子调整心态的时间,“改毛病”先“改想法”
在教育孩子时,很多父母都抱着这样的心态:
我都已经把惩罚力度减轻到这地步,他总能改正了吧。
但我要告诉大家,事情不会那么顺利。
任何习惯的养成都是从“想法”到“习惯”。
即便我们降低了惩罚力度,孩子原来的撒谎习惯还是会因为惯性,持续一段时间。
让孩子知道新方案能帮他获得奖励,得到更多他喜欢的东西。
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价值感和认同感。
孩子才会真正转变。
果然,一切都没那么顺利。
即便妈妈已经把惩罚力度减小再减小,儿子还是会时不时地撒谎。
妈妈很生气,来跟我抱怨。
但我告诉她:
任何改变都需要时间,别做孩子秒变的美梦。
儿子低着头从房间走出,说:“妈妈,我又撒谎了,我是不是得不到奖励了?”
这位妈妈赶紧平复心情,笑着说:
“没关系,你能意识到自己撒谎了,这就是进步。”
听到这话,儿子眼睛亮了一下。
第二天回家时,儿子主动说:“妈妈,我今天在学校犯了一个小错误,我不小心把同学的书弄破了,我没有撒谎,我跟他道了歉。”
妈妈很高兴,今天儿子有进步了。
结果过了几天,儿子又撒谎了。
妈妈耐着性子说:
“你之前都能主动承认错误了,这很棒,这次我们继续努力。”
……
这个过程很磨人,看到孩子反复撒谎,很多父母都会忍不住发火。
但这位妈妈忍住了。
3.父母的欣赏,是孩子改掉撒谎毛病的催化剂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妈妈尽量做到“纵向比较”。
用欣赏的眼光去找孩子的进步。
渐渐地,她的整个状态都变了。
最开始,她可能是违心在说孩子进步。
但习惯去看孩子的长处,她发现孩子身上其实有很多优点。
慢慢的,她看孩子的眼神都闪着欣赏的光。
而这通过语言、表情都传递给了儿子,儿子越来越自信。
3 个月后,孩子撒谎的次数明显减少。
这位妈妈高兴地跟我分享:
儿子现在已经很少撒谎了,而且这种改变产生连锁反应。
为了得到更多奖励,他开始努力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用他的话就是“越诚实,奖励越多,我越开心”。
很明显,孩子已经学会“用诚实换取奖励”,并成功改掉了撒谎的毛病。
当然,同一种方法不一定适用所有性格的孩子。
但我始终相信,教育是有方法可言的。
读懂孩子的“内心戏”,明白阻碍他们前进的点。
不断尝试找到适合他的方法,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
希望您在陪孩子长大的路上,越走越顺!
择校助手,专注10-18周岁叛逆孩子择校。发布者:周宏斌老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fuyeying.com/archives/4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