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抽烟喝酒纹身不要骂,而是要理解、引导孩子

孩子抽烟喝酒纹身不要骂,而是要理解、引导孩子

儿子今年 12 周岁,读小学六年级。从小就是一个比较叛逆的孩子。

我生活规律,可偏偏儿子不随我。

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里,他总是做一些出格的事,比如偷偷抽烟、喝酒、纹身。

小学低年级时,他还比较乖巧,没出现这些问题。那时候,他还是个听话的孩子,我也很省心。

可随着年龄增长,问题来了。他开始接触一些不良的行为,在学校也变得有些另类。

看到别人抽烟,他就跟着学,被我发现后还不以为然,说这很正常。喝酒也是,偷偷从家里拿酒喝。最让我震惊的是,他居然在手臂上纹了个图案。

我批评他的时候,他要么顶嘴,要么不理我,完全不把我的话放在心上。

一开始,我还会苦口婆心地劝他,给他讲这些行为的危害,让他赶紧改正。

可他每天都把无所谓,你别管我挂在嘴边。我的耐心也逐渐被他消磨光了。

看到他那副样子就来气:你能不能懂事点啊,你知不知道这些行为对你不好?就你这样乱来?

你看谁家孩子像你似的,小小年纪不学好!真是让人操心!

我训斥责骂,儿子满不在乎,每天都是这一套流程。

那段日子,我的心情糟糕到了极点。想不明白自己怎么会养出这么一个叛逆的孩子。

眼看着即将小学毕业,升入初中,他要是再这样下去,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

小学这点问题他都不能改正,到了初中,恐怕会变得更加叛逆!

我几乎每天都在想——为什么孩子会这么叛逆?

我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改掉这些不良行为?也是在不断思索、学习中,我渐渐摸清了这背后的逻辑:

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同,所以形成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也千差万别。

现代社会的一些教育专家认为,孩子的行为问题主要源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容易受外界影响的孩子,比较缺乏自我判断能力,容易跟风去做一些不良行为。

有主见但价值观扭曲的孩子,会认为一些不良行为是个性的体现,需要成年人正确的引导和纠正。

迷茫型的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清晰的认识,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总是容易被不良习惯吸引。

儿子的类型,就属于迷茫型。

面对不良行为的诱惑,他没有正确的认知,接受得比较盲目。外界的不良示范,不良朋友的影响,都让他陷入了不良行为的漩涡。

当我批评他时,他也不能理解我的苦心,变得更加抵触。面对这样类型的孩子,如果父母一味的责骂,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只会加重他的叛逆心理,最后形成破罐子破摔的心态。

儿子的这些不良行为,也可以看作是他在成长过程中迷失的表现。

但在生活中,我却从来没有深入思考他行为背后的原因,只是简单地批评他。要求他,指责他,骂他。

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儿子更加抵触,更加叛逆,这些负面情绪不断加重,面对我的教导更听不进去,失去了改变的动力。

那应该怎么做,才能引导和帮助孩子,改掉这些不良行为呢?记住一个关键——只有理解,才能带来改变!

我们家长首先要认清、接纳孩子的现状,再想方设法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在正确的引导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找到改变的动力!

认清现实最重要:接纳孩子的叛逆行为,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跟孩子不再每天对抗,平白消耗彼此的精力。

想要引导孩子改掉不良行为,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接纳孩子当下的情况和他所处的困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放下成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引导孩子上。

过去,看到别的孩子乖巧懂事的样子,我非常羡慕,再一看叛逆的儿子,气就不打一处来。我很难容忍孩子的行为,总是对他抱有更高的期待,希望他快点改,成为我希望的样子。

但实际上,我一直在忽略孩子的感受,这又加重了他的负面情绪。

现在,我开始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面对儿子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多去关注他的感受。

当他说无所谓的时候,我不再张口就是指责:你怎么能这样,你太让我失望了。

而是平和地告诉他:爸爸知道你现在可能觉得这些行为没什么,但是爸爸很担心你。

每天都要面对这些问题,你也很苦恼吧。爸爸太懂这个感觉了,小时候也有过迷茫的时候。

当儿子不理我时,我也采用了共情的回应方式:

爸爸知道你现在不想听我说话,可能觉得我很烦。但是爸爸是真的关心你,不想你走弯路。

很希望你能理解爸爸的苦心。

简单来说,就是接纳孩子的情绪,也去看见他行为背后的迷茫和困惑,给予孩子认真的回应。

只有被看见、被接纳的孩子,才会跟我们产生共鸣,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我的接纳和共情,让儿子内心的抵触减少了很多。

他开始愿意听我说话了,虽然还有叛逆的时候,但他和我顶嘴的次数越来越少,愿意和我交流的意愿越来越强。

心理基础搭建好了,后续的引导才能发挥作用。想方设法去帮孩子“做对选择”,在不断正确选择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找到改变的动力。

面对容易受外界影响、价值观比较模糊的孩子,家长最需要做的,就是帮他们树立正确的榜样。

虽然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但实际上,正确的引导才是成长的关键。

能在错误中自我反省、及时改正的人,只是极少数,并且多是因为他们受到了正确的引导和关爱,内心有正确的方向。

更多的时候,持续的错误行为只会让孩子陷入更深的困境,失去自信和动力。

一个孩子如果一直做错事,他很难跳出“我就这样、改不了了”的恶性循环。

因为他的行为得不到正确的反馈和引导,会进一步加重叛逆情绪,认为改也没用。

人只有看到正确的方向一次,才更愿意去改变,有了改变才会越来越好。

孩子多经历几次正确的引导,就会提升自我认知,让他有改变的勇气。我开始在生活中,帮儿子在行为选择上多体会正确的感觉。

先从他比较感兴趣的事情下手,这样引导更容易。儿子喜欢运动,我就从运动方面入手。

在他运动时,我会给他讲一些运动精神,比如坚持、努力、遵守规则等。你看这些运动员,他们都很自律,不会去做那些不良行为,他们通过努力获得了荣誉。

儿子听得很认真,神情有点若有所思——这就是被启发后的表现。被启发后,孩子会不由自主地去思考自己的行为,去做出正确的选择。

而这种思考,又会让他更容易获得下一次的正确选择,从而进入“思考—做出正确选择”的良性循环。对于相对难的行为改变,我引导儿子分析,将大问题分解成阶段的小问题。

比如改掉抽烟的习惯,我们的目标,是彻底戒烟。如果一下子提出这个要求,儿子肯定会马上抵触,认为自己做不到。

但将这个目标拆解,一步步进行,一点点减少抽烟的数量,对孩子来说就不那么难了。

用 1 个月的时间来戒烟,分解到每周就是减少一定的抽烟次数。

分解到每天就是尽量控制自己不抽烟。在跟儿子讨论了一个晚上后,儿子同意了我的方案,认为自己可以做到。

先从最简单的步骤开始,让孩子逐渐建立自信和自控力。第二天再回顾下前一天的情况,让他更有信心做好。

在他努力的过程中,多给与肯定和鼓励。出现反复问题,不催促不责骂,只是耐心的陪伴和接纳。

慢慢的,儿子变得有了改变的动力和决心。每一天积累的正确体验,让他对改变不良行为不再那样抵触。

他开始愿意去努力,去改变,去达成每一次的小进步。其实,只要不受叛逆心理的影响,真正去思考,就会发现改变是有意义的,努力就会见到成效。

很快,儿子能改正的不良行为越来越多,表现也越来越好。

他真真切切体会到了什么是成就感:“这种感觉太好了!爸爸,我从来没想过,我也能变得这么好!”

看着儿子越来越少的叛逆情绪,越来越懂事的神情,我明白,他正在摆脱不良行为的影响,走上健康成长的道路。

陪伴儿子从叛逆到懂事,从迷茫到清醒。我深深地体会到,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

每个孩子的性格与成长环境都各不相同。如果父母没有去看见孩子的问题背后的原因,而是按照一个标准去要求孩子,那么,很可能会收获一个满是问题的孩子。

相反,当孩子出现各种问题行为时,家长如果能做到放下固有的认知,去学习和思考,如何更好地认清孩子的问题和能力。

引导孩子,陪伴孩子去面对,那么,你会看到意想不到的改变。

择校助手,专注10-18周岁叛逆孩子择校。发布者:周宏斌老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fuyeying.com/archives/4487

(0)
周宏斌老师周宏斌老师
上一篇 3天前
下一篇 3天前

相关推荐

  • 把儿子养废后才明白的扎心真相:越被“尊重”的孩子,青春期越会叛逆

    前段时间,儿子说他想抽烟,让我给他买。 我顿时一阵无语:“你还是个学生,抽什么烟。” 儿子很不高兴:“我们班同学就抽烟,别人爸妈都不管,你别太管着我了。” 听到这话我有些生气,我对他说:“抽烟对身体不好,学生更不应该抽烟。” 没想到,话刚说出口,儿子就开始发疯。 他对着我咆哮,说我“古板,什么都不懂”,然后又跑去房间一阵打砸,书架上的书被扔得满地都是,课桌也…

    3天前
    00
  • 孩子总是背着父母抽烟,其实是虚荣心在作祟

    “万变不离其宗”,不管一个人想成就什么事,只要自发性地去做,就不怕做不好。 孩子也是一样。 本方案主要帮助父母掌握孩子心理,让孩子对香烟产生厌恶,对戒烟有一个主动意识。 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很多初中生孩子为了追求新潮、追求归属感,不顾父母反对,抽起了烟。 十几岁就抽烟对孩子身体影响非常大,当然他们完全不知道这其中坏处,但父母都懂。 好说歹说,孩子就是…

    3天前
    00

联系我们

微信号: Jylc-zxzs

邮件:pnhzzxzs@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 9:30-10:30

关注微信
家长您好,您可以移步微信公众号:叛逆孩子择校助手,查看附近正规的学校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