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几年时间,韩餐就从一夜爆红沦落到无名之辈,难逃衰败结局。
几年前在韩流的影响下,韩餐一度成为国内最火餐饮,不管是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小县城,韩餐馆里总是人满为患。
“限韩令”后,韩国料理走向没落,这早已成为老百姓的共识。
仅是因为没有韩流的推波助澜,它就走上穷途末路了吗?
相比其他国家的美食,韩餐像是一种文化现象,而这也更是韩国从古至今“拿来主义”文化的延伸。
提到韩国料理,很多人的感受都是“没有文化底蕴”。
在传统韩国料理中,如今主要有三大种类:饭馔(小菜)、烤肉和石锅料理,众所周知,这些料理全都起源于中国。而在现代饮食中,像炸鸡、辛拉面等,几乎都是二战时期受日美影响延伸出来的。
早期韩国在长时间主导权缺失下,必会在文化形成之时,只能走简单的“加工”路线。
如曾在国内火出圈的“部队火锅”,起源就很有意思。那些老百姓把美军吃剩的午餐肉从垃圾堆里翻出来,拿回家与小菜一起煮成汤水,部队锅就这样出世了。
美军驻留韩国,午餐肉也“顺理成章”被韩餐吸收,这是韩国“拿来”文化的缩影。
另一边韩国为了守住“泡菜国”的地位,也是绞尽脑汁做了许多“主权公关”。
1988年汉城奥运会,韩国用泡菜招待世界各国的选手和游客,此后为了更快向全世界“宣誓主权”,政府甚至出手制定了统一的泡菜制作标准,将其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2001年,国际食品规格委员会 (CODEX) 通过了韩国“泡菜国际标准”,宣布韩国为泡菜的“宗主”。
同时,由韩文直译的英文Kimchi随之成为了通用名,到了今年年初在中韩两国的“泡菜大战”下,为与中国泡菜区别,韩国又将泡菜Kimchi的中文名定为“辛奇”。
虽然在中国,类似于泡菜的食材国人早已见怪不怪,但对于韩国来讲,这已经是韩国最有尊严的标签。
但“拿来主义”总会付出代价的。
带着赶工痕迹的背后,是一味急于树立主权文化急躁、焦虑的心态,它只能是脆弱、空洞的。
不仅是料理,在韩国的娱乐产业中,吸取了大量香港娱乐业元素,而电影工业方面,灵感来源于美国好莱坞。
在“限韩令”与“萨德”后,韩流就在中国开始了大退潮,随之韩餐也开始败落,据统计仅2017年北京韩料行业的销售额就锐减3成,严重的地区甚至骤减7成。
再看看韩国国内,2019年麻辣烫和黑糖奶茶成为韩国最受欢迎的美食。两年在仅在首尔,新注册的餐饮品牌中与“麻辣”有关的餐饮品牌多达50家,拥有多家连锁店铺的麻辣烫品牌有15个以上。
引以为傲的“韩餐文化”,如今连本国年轻人的心都抓不住,“偷国”的文化之路,还能走多久?